打造现代农业新典范

2013-12-30 08:48:55 来源:

走进曲沃县创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良田、纵横笔直交错的道路和道路两旁成网成片的树木以及田间贯通相连的管渠,还有高标准节水莲池、园区标志性建筑、生态休闲广场、垂钓园、观莲栈道等辅助观光设施依次尽收眼底……

自曲沃县被列为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县以来,该县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同农业、财政、交通、供电、水利、林业等部门和涉及乡镇密切配合,瞄准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高标准做好田、林、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各项工作。该项目区涉及高显镇的高显、高阳、汾阴3个行政村,计划投资158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141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69万元,农民自筹资金9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4万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提灌站2座,修复提灌站3座,更新机电井3眼,修复机电井26眼,架设输变电线路9公里,安装变压器5台,衬砌渠道34公里,埋设管道32公里,新开、整修田间道路19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210亩。截至目前,提灌站、衬砌渠道、更新井、机耕路、防护林、输变电线路及变压器安装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灌溉面积0.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1万亩,年节约水量40.6万立方米,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973万亩。每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49.18万公斤(其中小麦128.7万公斤,玉米420.48万公斤),新增莲菜生产能力140万公斤。项目区农民每年纯收入净增840.67万元。随着这些工程的竣工,该项目区将成为曲沃“晋之源”系列精品园区中又一个集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新典范,同时也将成为临汾市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上一颗现代农业发展的璀璨明珠。

高起点规划

科学规划布局。根据创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县有关要求和省、市、县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特点以及项目区立地条件、水源优势、产业方向、发展目标等因素,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聘请有关专家,围绕产业发展,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搞好规划,科学合理布局。

推广节水农业。按照“干渠(管)沿路,支渠(管)进田”的原则,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结合,渠井双灌,做到渠、管、站、电、井五配套。工程布局依据粮食、莲菜用水需要和东高西低的地面自然坡度,以生产方为单元,优先使用汾河地表水,采用提灌站和U型衬砌渠道输水,配套倒虹吸、分水口、节制闸、农桥等建筑物;地下水实行井管电配套输水,对更新修复机电井用低压输水管道联网。渠管等节水模式组装配套,实现地下管道网络化,地上灌溉节水化。项目建后,灌溉1亩粮田由1小时缩短为15分钟;轮灌一次由两个月缩短为半个月,既节约了费用,又极大地提高了灌溉系数,保证了小麦、莲菜等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发展生态农业。在水泥路、砂石路等机耕道路连网、条条畅通的基础上,沿路(渠)规划栽植白蜡、速生杨、蜀桧、木槿,路肩种植草坪,形成用材林、常青树与绿地等乔灌草搭配的生态园林化格局。

调整种植结构。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高效种植建莲池,形成区域内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目前,“十里汾河宽林带、千亩林下经济园、特色莲藕致富田”,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真实写照。

高标准施工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领导在项目一线指挥,干部在项目一线工作,情况在项目一线了解,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着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使项目建设规范进行。在工程进度上,明确施工工序、施工标准,积极做好上下级之间、项目部之间、参建各部门之间的对接,使各级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程顺利进行。

在工程质量上,施工单位质检员、甲方代表和监理单位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进度等进行全程监督,严把工程材料关、施工关和验收关。以施工队伍自验、施工方技术员复验、甲方代表和监理共同验收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细化工程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该县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和省、市农发办具体要求,确定了水利、田面、道路、林网等一系列分项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要求。水利以提灌站或机电井为单元,布置田面渠道、管道节水灌溉工程,配套节制闸、农桥、出水口等建筑物,实现灌溉节水化。田面平整达标,以主干路划方,一般每方300-400亩左右,地形特殊的地块以整个地形单元为一方;以田间路划生产方,每个生产方200亩左右。道路中主干道路路面宽6米,路线笔直,混凝土硬化,路两旁排水设施齐全;田间支路路面宽5米,路面平整,砂石硬化,排水沟齐全。林网建设做到适地适树,择优选树,苗木根系完整达一级标准。栽植做到“随起苗、随运苗、随栽植、随浇水”,确保成活率达到95%以上。

严把工程质量。事前严格招投标制度,对施工队伍的资质从技术力量、施工设备、有无干过类似工程、施工组织信誉与劳力组合、技术工种上岗证等方面进行审查。事中控制包括对原材料、设备严格把关,并对材料设备进场进行严格报验报检制度。单元工程开工前,由施工员、监理人员交待清楚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示范操作;开工后采取抽检和跟踪检查,不放松每一个关键部位和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个单元完工,认真验评计量,当场认定。采用蹲点和巡视的方式,对现浇渠土模、建筑物基础等隐蔽工程实行旁站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确保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

高科技引领

选择优良品种。曲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聘请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从选培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等方面为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山西晋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项目科技推广依托单位,提出了2013年项目区小麦品种区划意见,引进了临汾8050、晋麦89号、晋麦77号等3个小麦良种3.12万公斤,示范推广面积0.3万亩。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正确选用适宜对路的品种,使项目区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26万亩,优种普及率达到了100%。

加大科技投入。在修路方面,按照“主干路6米、支路5米”的要求,项目区4.05公里干道、14.25公里支路全部实现了纵横联网、条条畅通,达到了“路基夯实、路面平坦、路壕整洁、道边石顺直”标准,方便了运输车辆、耕作机械到园进田作业。在改土方面,采取伏耕灭茬、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办法,改良土壤1.026万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改造前的0.7%提高到0.93%。在农田种植方面,实行“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农民参与、区域化种植”,变过去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单一模式为“小麦—玉米”、“小麦—油葵”两种两收模式,建成了“吨粮田”、“双千田”等“高产粮田”。据统计,项目区玉米亩产达650公斤,比实施项目前增加280公斤。与此同时,项目区高阳村还建成了节水莲池等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农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提升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型农民。县农发办会同农业、科技等部门,采取专家授课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对项目区农民的培训,增强其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培训内容与项目区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并通过学员,把致富技术和经验迅速推广到周围群众中,形成了“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带一业”的辐射联动效应,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讯员 李炳俊 朱建宏 杨国红)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