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9时,5辆中巴车驶入翼城县南唐乡北唐村,缓缓停在了翼城县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前。从车上陆续下来近百人,是省农业厅副厅长王高勇带领的植保观测场标准化建设观摩团,不仅有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的专家,还有全省11个市及24个县农委主任和县植保植检站的负责人。
负责接待观摩团的翼城县农委工作人员介绍,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植保田间观测场是为病虫防控工作提供及时、有效信息的“前沿哨所”。为做好病虫测报工作,翼城县全力加快田间测报场建设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建设完成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项目。该项目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投资90万元。通过3年至5年的努力,这里将成为翼城县农作物病虫害信息发布站、现代病虫害防治的演习场和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有效增强县域内有害生物预警和防控能力,确保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观摩团成员走进应急药械库、设备房、工具房,边听边看,边看边问。在田间观测场,大家对安装的虫情测报灯、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采集仪等观测设备逐一仔细参观,并不时地与现场讲解员进行交流,了解设备运行情况。“观测场主要承担县域内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等作物上主要病虫的系统观测任务;完成各种病虫害信息上报工作;规范试验示范,引进、推广先进植保技术……”讲解员详细地解说,深深吸引了观摩团的每一位成员。
大家得知该项目运行是“以场建园、以园养场”的互惠互利运行模式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运作新模式。
随后,观摩团赶往襄汾县襄陵镇屯南村的植保田间观测场及应急药械库项目观摩点。在这里,大家了解到该项目后期运作与翼城县不同,主要以襄陵镇农丰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由合作社队员专职进行病虫观测,按规定上报数据,经县植保站整理分析会商后,编印病虫情报,更好地指导专业合作社科学适时防治病虫害,两者相得益彰,实现了以社养场、以场促社的又一个管理新模式。
参观完后临近午时12点,省农业厅利用20多分种时间,在屯南村田间观测场召开全省标准化观测场建设现场会,对2014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上,省植保植检站负责人要求,全省24个植保田间观测场项目建设县要学习借鉴翼城、襄汾两县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把各县的植保田间观测场项目规划好、建设好,真正让项目发挥效益,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植保工作,市、县两级建设了5个有害生物防控预警站和10个病虫观测场,累计总投资2100万元。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粮食、特色农产品丰产增效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田青松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