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民事代办暖民心 喜搭干群连心桥

2014-04-25 08:59:5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尉振龙 侯录艳)襄汾县大力推行“民事代办”制度,在村一级设立“民事代办点”,成立以200余名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民事代办员队伍,采取“一站受理、分类整理、逐级代办、全程服务”的模式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让群众“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发、小病村里看、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既提高了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又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健全机制,确保一户不漏。建立“两账一卡一册一室”工作机制,“两账”,即《村级民事代办工作台账》和《站所民事代办工作台账》,对群众咨询和需要代为办理事项进行登记,包括代办事项、委托时间、办理结果、反馈时间、承办人及联系方式等,便于全程监督、提交资料审查和责任追究倒查。“一卡”,即“民事代办联系卡”,每名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一张,将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照片和代办事项范围,发放给各自联系村庄的群众。“一册”,即《农村工作手册》,根据工作需要和政策、制度变化每年修订一次,将涉及农村工作的组织、民政、土地、计生、农业、经管、综治等工作制度或办事程序汇编成册,镇村干部人手一册。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一次性告知群众代办事项所需提交的手续和程序。“一室”,即民事代办接待室,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设有接待室,供接待群众咨询和办理代办的事项。

分类整理,确保一件不少。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明确代办事项范围:农村建房审批、办理相关批文;户籍登记、迁移;合作医疗缴费、办证、报销;民政优抚、养老保险、低保申请、婚育证明、计生奖励扶助、证件办理;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法律法规咨询、信息查询和解释等内容。同时根据代办事项的办理权限、难易程度、办结时限,对代办事项及时进行归纳汇总,按照急办、县办、乡镇办、村办等分类整理,明确民事代办责任人、单位、时限,做到收集民事一件不少。

逐级代办,确保一件不误。大学生“村官”、包村干部坚持急事急办的原则,对办结时限要求紧的事项,第一时间赴县、乡镇办结;对涉及民生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事件,在3至5个工作日内办结;对村内具备办理条件,无须赴县、乡镇办结的事项,坚持即知即办的原则,实行现场办结;对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容易引发群体性矛盾的突发性事件,及时向县、乡镇汇报,县乡村三级联合办理,做到代办事项不误一件。

全程服务,确保一件不落。坚持每周集中一天时间,到各村民事代办点一站式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由“村官”免费“跑腿”办理。同时,对一些留守户、重病户、五保户等家庭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收集需要办理的事项,做到服务对象不漏一户。在下一接待日,大学生“村官”及包村干部集中为群众逐一回复,对代办事项完成的,及时向服务对象交接办理结果;对没有办结的事项,耐心为服务对象说明理由,做好有关政策解释工作;对办理结果没有达到要求的,及时整改办理;对分时间阶段办理的事项,在下一阶段继续进行办理,直到全部办结,并向服务对象交接,做到代办事项一件不落,件件有交接。

民事代办制度的实施为群众办事开辟了“快车道”,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截至目前,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3600多件,化解矛盾300余起,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办事难的现实需要,降低了办事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