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巨变:全市机械化收获面积增长21.7倍
2008-11-25 07:03:00 来源:
30年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全市农机化得到突破性发展,农机化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机化地位日益凸现,农机化发展日新月异,农机化事业硕果累累。
———农机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今年,全市农业机械固定资产达到15.73亿元,比1978年提高16.5倍。农机总动力达到382.7万千瓦,比1978提高6.4倍。多种配套农机具达到5万余台(件),比1978年提高5.7倍。主要农作物生产领域的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0.6%,农机化发展已由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农机化事业不断沿着建设现代农业的轨道奋力向前。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迈大步。今年,全市共发展农机户13万余户,其中资产中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600余户。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本精神,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多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455个。
———农机化项目建设与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到今年,全市用于国家、省、市、县农机化项目建设的资金达5000余万元。
2004年以来,市、县两级深入贯彻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今年,全市共争取农 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939.3万元,其中国家资金2640万元,省级资金407.3万元,市级资金703万元,县级资金1186万元,以及乡级资金3万元。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购置农机具的资金达1.5亿余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农业机械(具)得到快速发展。全市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到6500余台,小型拖拉机发展到25845台。农机具配套比例大中型拖拉机达到了1∶2.5,小型拖拉机保持在1∶1.2。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粮食加工机械达12967台,棉花加工机械达1046台,油料加工机械达1940台,其他加工机械达1172台。
———农机化作业领域积极拓宽和延伸。今年,全市机械耕作面积达到462.8万亩,机械化播种面积441.9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321.3万亩。分别是1978年前的1.36倍、8.53倍和22.7倍。全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今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发展到了近200台。全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在2005年实现“零”的突破后,2006年达到5万亩,2007年达到10万亩,今年达到20万亩,发展后劲十足。到今年,全市除大宗粮食生产不断 推进机械化外,小杂粮、薯类、牧草、干鲜果、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机械化实施面积达到225万亩。
———农机化“科技兴农工程”显威力。今年,全市农机化科技示范户发展到100户。全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122.4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00万亩。尤其是近年来,农机部门刻苦研发和改制适应型机具,其中,市农机局研发和改制的麦稻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秸秆直接粉碎破茬旋耕两用机、秸秆粉碎还田多用机、秸秆条带切碎耕作播种机以及节油器等,先后获得“国家专利”,秸秆条带切碎耕作播种机,同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机化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机化经营服务收入大幅度提升。今年,全市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8.7亿元,其中农机户总收入达8亿元。农机经营服务纯收入达5.3亿元,其中农机户纯收入达4.62亿元。最大的亮点就是农机化工作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机化跨区作业,实行优势互补,走农业机械共同利用的路 子,把农机化与农业生产的大市场联结起来,拓宽产业路子,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农机化最佳效能,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
———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重实效。全市农机部门坚持用先进的物质装备与技术改造提升农业,用新的理念优化与推动农业,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于2007年确立了农机化示范乡17个,示范村50个,用四年时间(2007年至2010年),把确立的17个乡、50个村,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机化快速发展的“精品示范乡和示范村”。在抓示范乡整体建设的同时,示范村每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正朝着10千瓦以上目标迈进。农机化结构不断调整,农机具配套比大中型拖拉机达到了1∶2.9。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超出全市60.6%的平均水平,朝着70%以上目标迈进。特色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机户户均收入比全市农机户户均收入增加了8%,最终达到增加15%的目标。同时,农机户的农机化作业纯收入占到其家庭年收入的35%,到2010年实现50%的目标。
———农机化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增强。今年,全市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4个,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30个,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190个,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户1900个。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市对990个农机维修网点颁发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对500名经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了《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农机化管理工作步入了依法行政的轨道。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