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5 08:20:00 来源:
本报讯(通讯员 郑少婕)近年来,襄汾县官滩村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形成了红枣、苗木、接穗、花蜜和嫁接劳务输出系列红枣产业基地,全村现有各种不同树龄枣树40万株,年产红枣30万公斤,2008年人均红枣收入超10000元。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红枣2000万株,官滩枣不仅成了官滩村、新城镇的主导产业,而且成了全县农民致富的一项优势产业。
官滩村自北宋以来就有栽植红枣的历史。近年来,为做大做强这一富民产业,该村大力改善基础条件,依靠科技支撑,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村民收入。他们坚持“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晰树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解决枣农的后顾之忧;采取大户带小户、先富带后富、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的办法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积极与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联系,为农户发放生产资料扶持资金,重点扶持10亩以上种植大户。此外,他们成立了官滩红枣协会为枣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的服务。在红枣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聘请省农科院、山西农大、县科协专家常年进行技术指导,进行技术培训。他们还投资150万元建成集清洗、筛选、烘干、消毒、包装、冷藏于一体的红枣加工厂,实现了生产办公自动化,彻底解决了枣农的采摘期遇阴雨天易腐烂和红枣储存难的问题,延长了产业链,改善了品质,提高了商品率,增加了收入。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