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要凯朝 侯建兵 任维华)手轻轻一拧,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哗哗流出,像一股甘泉流进了农民的心里。日前,汾西县和平镇郝家山村村民张建国抓着水龙头满面春风地说:“我们村处在半山腰,是一个典型的缺水村,祖祖辈辈靠在外拉水维持生活。近年我们吃水除花去大量的时间外,1吨水就得20余元,对此,我们叫苦连天。今年县上为我们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张建国的这一番话标志着和平镇郝家山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所涉及的700余口人都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
像郝家山村一样,目前,汾西县又有6个村庄的4600余口人用上了自来水,还有33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开工,完成投资300余万元,建设蓄水池30个,架设钢管10公里,安装水泵设备20台,铺设塑料管120公里。
今年,汾西县委、县政府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保民生的工程来抓,列为十件利民为民实事之一,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安排实施农村饮 水安全工程48处,解决51个自然村15350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此,他们强化领导,提前动手,快速健康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强化领导机构。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县上成立了以一名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领导组,成员由计经贸、扶贫、财政、电力、水利以及各乡镇一把手组成,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量化指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提前动手,科学规划。今年一开春,新上任的水利局局长马晓红就亲自带领水利技术人员深入各工程点认真规划、设计,做出工程实施方案。随后,深入各乡镇与乡镇干部共同到工程受益村,召开工程启动会,启动会上确定工程建设法人,落实各工程所需投资以及群众自筹资金的数额和筹措办法,制定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方案,并向群众张榜公示,做到阳光作业、公开透明。
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在建设中,他们严格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紧 紧围绕“两头出精品,中间上档次”的工程思路,即“水源工程、入户工程要出精品,调节池、管道等建设要上档次”,抓工程质量,规范安装,严把材料关,设备统一选购,落实管理措施,确保建成高标准、高质量、严管理的工程设施。
认真验收,奖惩兑现。工程建设中,由水利局、乡镇、村委组成联合验收组,及时进行分部工程、整体工程验收,所有工程完工后,由县饮水安全办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自验,对工程建设做出评价,好的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差的提出批评意见,及时纠正,最后移交受益村使用。随后向市水利局上报申请验收。
严格监督,加快进度。县人大、政协组成工作领导组,定期对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进行督查;饮水安全领导组也组成工程督查组,随时对各处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并及时向县上领导汇报,同乡镇政府沟通,在受益村群众代表监督组的监督下,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逐处考核,认真落实,保证工程按进度施工,做到按时完成,如期供水。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