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投资798万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09-06-10 09:10:00 来源:

 本报讯(记者 闫璟 通讯员 郑晓锋 胡文波)今年以来,吉县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有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工程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工程竣工后,可解决4个自然村,2900口人的行路难问题,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最高达370元、最少158元。
 项目投入资金大。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职能部门的积极争取下,下达该县以工代赈预算内项目5个,总投资798万元,其中以工代赈资金571万元,省配套资金89万元,市配套资金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3万元。
 施工质量要求严。在施工过程中,该县发展改革与经济建设局对工程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筛选,在投标工作中,邀请县有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参与全过程,确保投标在公平、公开、公正中进行,县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工程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点多面广受益多。吉昌镇的长安沟流域治理完工后不仅增加了可耕地面积,而且变更了泄洪渠道,保证了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东城—— —山头—— —真村”道路项目完工后,将使该区域的4个自然村,2900口人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柏山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文城乡漫泥滩小流域治理项目、东城乡太和沟流域治理项目竣工后,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0亩,增加旱涝保收的耕地800余亩,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近20平方公里,营造生态林7000亩、经济林2500亩,实现“山上金果子,山腰绿带子,山下金穗子”的奋斗目标。
 流域治理定位高。在这些项目中,建设了5座中小型淤地坝、5座普2型淤地坝、200立方米的蓄水池3个,安装了潜水泵、变压器,架设了高压线路,铺设输水管道18350米,田间管网15750米,这些措施不仅充分地利用了天然水,而且为滴灌、微灌保证了水源,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当地群众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