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

2009-06-11 09:00:00 来源: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又是一年夏收时。6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尧庙镇金井村,这里的田野上机声轰鸣,麦浪翻滚,一片片小麦在联合收割机的驰骋中瞬间变成了一堆堆金灿灿的麦粒,呈现了一派热火朝天的抢收景象,记者随机进行采访,现将采撷到的镜头与大家一起分享。
 镜头一
 “联合收割机在地里转几圈,麦子就全到手了,还是农业机械化好呀!以前,全家老少起早摸黑全上阵,收割、打扎就要花费好长时间。现在多简单,一亩地花30元,不到一会儿功夫就收完了,省时、省力、又省心。”34岁的村民杨建仓一边捆扎着一袋袋金黄色的麦穗,一边说着。“农业税全免,打的粮食也全归自己。家里有8亩地,今年天旱,每亩能产400多斤,总共能收3200多斤。”杨建仓说,“等到收割完后,希望能多下点雨,到时多种玉米,秋收时节有个好收成。”
 镜头二
 “市农机局在麦收之前为我们的农机进行了免费的检验、检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进户了解机车状况,帮助指导维修。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好政策,我们要鼓足干劲,为更多的群众服好务。”农机主许国红一边擦着汗水,一边说着。趁机主许国红休息,记者上前与他攀谈起来,他是今天早上收割完襄汾县陶寺的麦子后赶到该村的。以前,每到麦收时节,都让人们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机械化程度提高,大大 减少了农民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许国红2003年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到现在已有6个年头。这几年一到麦收时节,好多村镇干部都会提前与他联系。每到一处村、镇,还会给每车200元的补助。另外,农机局给他们发放了跨区机收作业证,可享受公路免费通行等优惠,仅去年夏收就收入两万余元。
 镜头三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该村副书记李红奎的脸上。已是下午6:40分,60岁的他还在田间地头奔走,不敢有半点的懈怠。李红奎说,今天是该村夏收第一天,为保障夏收期间的安全,把防火措施落实到田间麦场,每年一到夏收时节,他都会在田间地头跟班作业。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李红奎告诉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夏收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农民颗粒归仓库,该村班子成员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夏收工作。村领导为群众联系收割机,统一进行麦收,同时,为确保全村种粮农民夏收不漏户、不漏收,关心关爱农村困难群众,他们对军、烈、孤、寡等困难户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责成专人负责,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户的办法,为机收困难户提供“优先安排、优质服务、优惠收费”等三优服务,确保该村夏收工作顺利完成。
 记者离开时天已放黑,我们仍然能看到李红奎在麦田里忙碌的身影。

   作者:杨世宏 许丽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