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重铸大业 和谐发展造福子孙

2009-06-12 10:50:00 来源:


 
 环保企业积累财富
出生于贫困之家的陈长水,作为家中的长子十四岁就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下煤窑,打小工,聪明伶俐的陈长水舍弃了学业,用勤劳和智慧把自己的家一步步带向了富裕。
富裕起来的陈长水对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处处想着家乡的生态环境改善。他按照太阳山的地理优势和汾西县委、县政府的整体要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兴建清洁生产型和循环经济式项目。先后投资8000万元、600万元、700万元、500万元建起了60万吨/年大型焦化;60万吨/年现代最先进的风选式全封闭洗煤厂;140万吨/年连续进料并带消烟除尘的炼铁厂和利用焦炉煤气及洗煤石和中煤的18000KW发电厂一期工程。这些厂不但达到了工艺先进、清洁生产和环保要求,而且焦炉带有粗苯回收和供汾西县城市居民煤气装置。
他的朝阳集团公司是产品门类齐全的链状式企业,自己洗煤炼焦,自己产的焦75%去炼铁、25%外销;焦炉生产焦油去焦油加工厂加工,焦油加工厂生产的沥青去碳素厂做碳素产品,焦炉剩余煤气去发电和供城市居民生活煤气,洗煤的矸石、中煤去发电,自己发的电不但能供这些厂用而且还能外供。这样的企业,减少 运能保证环保达标,符合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符合全民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
 
转型发展造福子孙

早在上世纪末,先富起来的陈长水就在考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说:“当时想着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资源,得把资源留给子孙后代,要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在‘绿’字上做文章、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他未雨绸缪在由“黑”转“绿”上想出路、在发展新型产业上求突破。
汾西的地理优势十分适合核桃的生长,他投资扩建山西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美国进口核桃破碎、分路、去杂、筛选流水生产线和进口植物蛋白饮料生产线。
2005年3月16日,省委书记张宝顺等领导到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工作时十分赞赏。省委书记张宝顺说:“你过去搞煤焦是污染的,利益是少数人的,现在核桃加工是绿色的、环保的,利益是代表广大农民的,并且可以持续发展,我们支持你!”
2006年6月,该公司正式通过国家企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验收和国家食品质量管理认证验收,取得了QS认证和HACCP认证。如今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年核桃转化能力已达到2000余吨,可带动汾西6个乡镇80余个行政村、6500户30000余农民发展核桃生产,户均增收1500元。不仅安置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当地核桃基地的发展,为汾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核桃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由于金融危机,陈长水朝阳集团公司所有的企业几乎处于停厂状态,看着逐渐富裕起来的乡亲守着自己的二亩薄地,陈长水又开始思谋,如何让富起来的乡亲不返贫?他望着荒 山坡地,一个大胆的想法脱颖而出。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从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入手,利用政策和资金优势,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开辟新的产业,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大山里的祖祖辈辈开创一个全新的可持续的致富产业。
古有愚公移山打开通道排险阻,今有长水推山填沟造地富乡邻。工程动工后,大把大把的钞票往出拿,可陈长水说,这值得。如今的一期工程已近完工,已平整出三大块平地。他计划用三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工程完工后,可为太阳山新增耕地5000亩。太阳山每户村民可从朝阳集团公司支取1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两年后只还本金。村民张秀芝高兴地说:“以前二亩地靠天吃饭,全靠人工耕作,现在地造好后,全部可以机械化耕作,不需外出打工,我们又能过上好日子了。”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陈长水说,对优化产业结构和应对金融危机,我说不出深奥的道理。但为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我得为“山区特色县、生态优美县、社会和谐县”作贡献,我得为后辈留下青山绿水的财富,我得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大小车辆行进在从汾西县城到太阳山到大运公路的宽敞水泥路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陈长水。
太阳山的村民虽然处于国家级贫困县,但他们却每年可享受到陈长水朝阳集团公司定期的“薪水”,逢年过节还有米面油,老百姓自豪地说:“我们山里人和在城里挣工资的有一样的待遇。”
在太阳山有一座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优美的学校,这座学校不仅解决了本村适龄儿童的学习问题,周边的村庄还把孩子们送到了这里寄宿。陈长水说,我要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里不仅学习环境好,他还请了专门的厨师,为孩子们制作营养可口的饭菜。家乡的孩子只要考上了外地的学校,陈长水总是大力支持。
他拿出几百万元,在厂区搞绿化,在村中搞道路硬化。他投资修了汾什公路,投资10万元用于凤翔小区的建设,投资10万元支援政府抗击非典,投资20万元用于汾西二中的建设,去年的抗震救灾,他又慷慨解囊……
陈长水常说:财富是社会的,我要用这笔财富服务于社会。
捐赠患病儿童,热心公益的壮举,对于陈长水来说,数也数不清,举也举不完。然而,受他资助的乡亲不会忘记他、社会不会忘记他、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他。“朝阳映照苦命人,长流细水润民心”这是汾西县永安镇洪原村一位患儿家长敬献的牌匾。市政府授予朝阳集团公司“先进民营经济工业园区”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授予该公司法人代表陈长水“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汾西县委、县政府授予陈长水“凤城功勋”称号;并授予该公司“民营企业红旗企业”称号;汾西县永安镇党委、镇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003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公司“模范纳税大户”称号;汾西县委、县政府授予“民营企业功勋企业”称号;省总工会授予陈长水同志“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汾西县总工会授予“2002—2003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等。
走在太阳山的山顶沟边,陈长水投资的荒山造林已显现生机,推山填沟造地工程正如火如荼地施工。平地、种植、养殖、育肥、旅游、深加工,旅游……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的陈长水提起被专家称为循环经济的字眼一套又一套。我们深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陈长水在带领众乡亲转型发展中亮出的大手笔,一定会为家乡人民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致富路。(本报记者 郑晓军 贾晓梅 刘静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