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在我市调研:推广典型经验 加快农业发展

2009-06-13 09:33:00 来源:

 本报讯(记者 张玉萍)6月12日,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刘宪就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在尧都区县底镇城隍村进行调研,副市长郑中夏一同调研。中国农大保护性耕作专家以及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农机部门有关人员陪同。
 在城隍村保护性耕作小麦实验示范区内,刘宪详细了解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实施、实地作业、作业费用、小麦产量等情况,并对示范区建立以来,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每年土壤有机质、小麦亩产等参数比、保护性耕作在全市的推广情况进行了查看。
 刘宪强调,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土壤深松作业、免耕、减耕进行播种,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增加了土地有机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对改造中低产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多年来,临汾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希望临汾把保护性耕作实验示范基地这种典型模式作为优秀经验逐步推广,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郑中夏说,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既减少了耕作成本,又增加了产量,要加大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在全市进行推广。
 目前,我市17个县(市、区)共有保护性耕作田155万亩。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