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龙泉村构建和谐新农村纪实

2009-06-15 07:51:00 来源:


去年下半年以来,龙泉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克坚攻难,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通过不断努力,村容村貌、村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坚持不懈发展经济
近年来,霍州市龙泉村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为保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村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
第一大支柱产业是畜牧、畜禽业。龙泉村充分利用交通发达便于销售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畜牧、畜禽业,全村103户中目前有养猪专业户20户,年出栏1000头以上,目前养猪实际每头猪纯收入500元至600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上千元。第二大支柱产业是劳务输出。龙泉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再加上离城市较远,许多青壮年靠外出打工谋生,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60人,每人每年收入1万余元,人均收入超过千元。第三大支柱产业是种植业中的苹果产业。目前,该村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村民加入了苹果树栽植的行列,通过采用高接换优、苹果套袋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果树的挂果率,农民靠生产苹果走上了致富路。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村委会狠抓村容村貌美化工作,不断对村里的荒山荒坡进行了绿化。同时组织人员对村内主要街道两旁一些堆放物、悬挂物进行了清理规范,设立了6个垃圾点,对垃圾坚持定点倾倒、集中清理,日清率100%。今年春季,该村投资2万元修建了400米长的排水渠,解决了生活污水乱倒的现象,净化了村容村貌,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
针对村民零散建房,既形不成规模,又浪费钱财,不利于集中管理的问题,村委会精心规划选址,决定在进村道路两旁建设农民新村。目前,已有30多户村民按照规划修建了气派的房屋。此外,全村80%的农户告别煮饭烧柴的历史,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液化气和沼气、电磁炉,方便又环保。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村先后投资8万元,建成占地1500平米的景观鱼池一处、洗浴中心一处,新打机井两眼;先后投资20万元建标准化小学一所,今年又投资4万元对教室进行了维修、完善了教学设备;投资近15万元建立了村党支部活动中心和农民娱乐活动场所各一处;投资10万元拓宽了进村公路,村内道路实现了“户户通”。


在发展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他们还注重 精神文明创建。在全村实施“孝德工程”,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带头作表率,并把是否孝敬老人纳入对党员干部的选拔、考核和民主评议的一项指标。村党支部选派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文明新风监督员,专门纠正那些不孝敬老人的言行,劝解邻里矛盾纠纷,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文明和睦互助的良好风尚;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竞赛活动,使村民能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目前,该村100%的家庭都成了“八星级”以上的文明户。
在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上,他们把支部、村委班子成员的岗位责任目标公布于众,在醒目的地方建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村政大事和财务收支情况,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宜,都要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解决。
为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村里投资2万元成立农民文化技术夜校,联系实际开展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的教育活动,开展学法、用法、懂法活动,强化村民科技知识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制定培训计划,认真落实学习制度,每次培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他们采取散发宣传材料,举办文明知识讲座,开设文明和谐专题、图片展览等活动的形式,加大文明宣传力度,村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村风民风大大改观,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本报记者 许丽)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