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9 08:11:00 来源:
本报讯(通讯员 辛耀恒 刘俊文 张鹏)蒲县县委、县政府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列为兴办的十件大事之首,在引导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领导重视、上下动员、和谐推进、重点突破,采取了多种举措,形成了鲜明特色,在全县掀起了“人人关心农保、人人支持农保”的高潮,开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新途径。
蒲县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万余人,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新型农保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也是惠及群众、推进和谐的一项民生工程。从这一认识出发,县委书记乔建军、县长王国平多次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县惠及民生的一号工程,并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组。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实行县上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委、村委领导包乡村、乡村 干部包群众的“四包”责任制,县政府还拿出214万元对每名农民给予50元的补贴,并把农民参保作为对乡镇年度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据统计,全县共抽调200余人投入到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了众人划桨开大船,齐心协力促农保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土地养老”、“养儿防老”、“攒钱养老”成为当地农村养老的主流,农民传统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实施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必须首先打破这一思想禁锢。为了做好群众的工作,营建和谐理解的工作氛围。该县做到了七个结合,一是结合宣传媒体大造舆论。依托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等开设专题专栏,并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出动宣传车深入各乡镇进行巡回宣传;二是结合集会贸易重点宣传。他们紧紧抓住蒲县历年来形成的古庙会、古集会的时机,派人主动深入到群众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复群众咨询,使农民真正理解新型 农保的意义及好处;三是结合农民特点针对宣传。蒲城镇、山中乡分别编写了《新型农保好》诗歌、《参加农保惠万家》的现代民谣,并由乡镇文化站进村入户,通过表演快板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四是结合节日庆祝带动参保。蒲城镇、黑龙关镇利用“六一”期间,家长参与孩子庆祝节日的有利时机,编排了新型农保专题宣传节目,通过孩子生动的表演,使家长主动地参与到新型农保工作中来;五是结合重点人群对症下“药”。针对蒲城镇茹家坪村委对新型农保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及时到该村委召开现场协调会,通过答疑解惑,当场就有人投保。蒲城镇圪台上村村民冯云星刚开始对农保工作不理解,以为还和原来的旧农保一样,在参加协调会了解政策之后,他当场就缴清了保险;六是结合移风易俗构建和谐。黑龙关镇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作为星级文明户评选的重要依据,对没有参加 为老人或子女参加养老保险的,不得评为五星级文明户;蒲城镇针对学生、老人参保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和谐养老”系列活动,在农村开办了“关心老人孝心班”、“和睦子女爱心班”,由乡镇干部及村委负责人现场讲授,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父母奉献爱心、子女孝敬父母的一项具体举措进行动员,积极营造农村尊老爱幼的和谐氛围;七是结合基金发放推进参保。举办了6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现场发放仪式,并邀请农民参加,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参保。目前,该县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据悉,截至6月2日,全县已有两万余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养老保险费达到437万余元,许多村委全部参保。蒲县山中乡所有适龄农村人口全部覆盖,还有很多人选择了最高缴费标准,许多外地打工的农民,纷纷打电话,托亲友办理,使该县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参保工作迈上了“快车道”。
【责任编辑: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