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东李村小黄瓜“长”成大产业

2009-06-26 09:58:00 来源:

这里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黄瓜“华西村”,白色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在平坦的柏油路两旁,一眼望不到头,红砖青瓦的民舍隐约可见,水泥路穿村而过。清晨,人们享受着泥土的清香,舒展着因昨日黄瓜大丰收而备感欣慰的笑脸,纷纷走进蔬菜大棚,开始一天的劳作;傍晚,人们或认真研究黄瓜种植技术,或在休闲广场小憩,一派祥和、富足的新农村风光。
这就是襄汾县有名的黄瓜之乡—— —东李村,全村117户378口人,耕地1200亩。从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到现在的8000余元,整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是什么让这个晋南普通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东李村村民说:“要感谢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县农发办带领我们走上了农业产业化、产品商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近几年来,襄汾县农发办结合项目区东李的实际,积极发展大棚黄瓜,扶持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因势利导立足实际扶持农民愿意干且有能力干好的产业1993年,东李村通过外出考察,决定立足当地实际,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村干部带头试建了6个暖棚,发展大棚黄瓜种植,当年获利,极大地鼓舞了村民的士气。
1994年,大棚发展到28座,1996年,发展到72座。
尽管发展较快,但因保温性差,不利于蔬菜越冬,加之草帘要靠人力放卷,劳动强度很大,没有强壮劳力的户无法经营。针对这一问题,在襄汾县农业开发办和景毛乡政府的支持下,1997年,村干部再赴寿光,引进并推广了“短平快”的春秋棚,这种棚投资少、结构简单、风险小,不受地畛限制,无须覆盖草帘,弱劳力户也能经营,得以迅速发展。至2006年底,该村暖 棚、春秋棚总数发展到380座。襄汾县农发办确定了以东李为中心,辐射到南小张、北小张、北李等村为示范区,进行农业产业化连片建设的发展思路。
全程服务夯实基础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以东李村为核心的大棚黄瓜产业发展中,襄汾县农发办自始至终发挥着改善基础、创造条件、帮助发展、引领潮流的作用,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该项目于2005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襄汾县农发办从四方面狠抓了基础条件的改变:一抓道路建设。2005年春季,农发办投资415万元对东李村村南田间道路拓宽、平整、硬化,对村北道路进行了规划,整修、新修道路12800米,并全部砂石化,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小循环、大循环。二抓“命脉”建设。东李和周围4村均属贫水区,襄汾县农发办从解决水源入手,新打机井9眼,建3000立方米蓄水池1个,从村南15千米以外的七一水库引水,埋设地下输水管道22.8千米,将水引入开发区,并修渠系建筑物276座,这些水利工程的综合配套,将水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棚需水问题,有力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三抓电力设施建设。在农发办扶持下,投入15万元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6000余米,安装变压器8台,彻底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四抓市场建设。投资265万元兴建了黄瓜产地批发市场,建成两个1300平方米的钢架结 构交易大棚,1座1300平方米的冷库,办公室、客厅、餐厅、库房、汽车库一应俱全,可供商户停车就餐住宿,为拓宽黄瓜销路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完善的硬件设施为黄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物质基础。至2008年,东李大棚发展到380座,受其影响带动,整个开发区发展到1500余座,使东李村成为引领大棚黄瓜持续生产核心区,临汾市黄瓜市场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为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东李村发展的暖棚和春秋棚因使用劳力多,与暖棚相比效益偏低。2007年,在农发办帮助下,该村引进了具有抗寒性强、耐弱光等优点的第五代日光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此棚向地下深挖1.4米,为钢架结构占地由原来的4分-5分扩大到1亩2分,棚内试用了滴灌技术,这种棚土墙厚4米,保温性好,升温快,起架高,操作方便,湿度适宜,并引进省时省力的卷帘机150台,当年,每棚年收入上升至3万余元。
黄瓜好不好,种子是首关。以前,东李一直采用津优1号、2号,因其抗寒、抗病和耐弱光性差,时有产量不稳的现象发生。2008年,襄汾县农发办投资35万元,帮助引进抗寒耐弱光的新品种“津优30”和黄瓜与苦瓜间作的种植模式,提高了蔬菜的品质,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同年,襄汾县农发办聘请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马蓉丽为东李黄瓜种植顾问, 进行驻村培训、田间指导和技术咨询,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新型菜农。如今,东李的黄瓜已成功注册“襄绿翠”商标,因皮薄、色深、瓜直、鲜嫩、适口而畅销省内外,成为三晋大地的一个响当当的绿色品牌。
帮助成立合作社使多而散的农户有了自己的产业组织东李村家家建大棚、户户种黄瓜。可以说大棚成了每家的“生产车间”,随之而来的大棚物资经销、黄瓜贩运和技术服务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如何把生产、销售、经营有序组织,衔接产业链条就成了当务之急。2005年5月,县农发办扶持该村帮助成立了襄汾县景毛乡大棚黄瓜协会,吸收种植大户、技术人员、物资经销户、黄瓜经销商等参加,目前协会会员达200多人。黄瓜协会充分发挥了技术、信息优势,通过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引进示范新品种,进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并利用网络拓宽销售渠道,使东李黄瓜远销太原、西安等地,引领了市场。
15年来,在襄汾县农发办的支持下,东李村大力发展大棚黄瓜种植,向着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阔步前进,小小的黄瓜,使原来青一色的旱地变成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大棚黄瓜种植核心区,将祖先留下的砖瓦房、土坯墙换成了四合院、小洋楼。
菜花飘香,沃土生金。襄汾县农发办的扶持使东李村通过种植大棚黄瓜走向了富裕,也将为更多的村庄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通讯员 郑少婕 邓文斌)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