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刘春澍:五代育桃李 好家风辐射到全村全县

2017-01-04 10:26: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五代育桃李 书香播文明

——走近襄汾县教育世家刘春澍家庭

  临汾新闻网讯 2016年12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慕名已久的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刘春澍老人家里。

  屋外寒意袭人,屋内热闹祥和。刘春澍老人手里拿着一本《弟子规》正在给家人“讲课”,旁边的小孙子、小孙女不觉跟着背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老人讲完了,晚辈们围绕“儿女怎样做才算对父母尽孝”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赡养老人是孝,陪老人聊天是孝,把本职工作做好让老人放心是孝,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让老人欣慰也是孝……

  说起刘春澍,那是丁陶大地上出了名的“乡贤”,一家五代8人从事教书育人工作,而且桃李遍野、多有成就,翰墨书香已然成为了他们家的传家之宝……说起这个话题,不得不先提起刘春澍的爷爷刘绪先。刘绪先是清末秀才,热爱中医事业,贴着药为乡亲们免费疗病,使无数患者减少了病痛。他还痴迷戏曲艺术,曾拿出自己的仓谷五十石、大洋一千元资助过本村的戏班子。在爷爷的濡染下,刘春澍的父亲刘鉴三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戏曲事业。他曾创作改编了《燕燕》等多个剧目,不但在省内获奖,还曾给国家领导人献演于怀仁堂。刘绪先和刘鉴三不但躬行善事,还为这个书香门第播下了红色基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让村里的大人、小孩了解抗日救国的道理,父子二人在自家的院内办起了大柴村抗日小学,还登门入户动员了41名适龄儿童入学。在课堂上,他们教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课余教孩子们高唱抗日歌曲“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声响彻大柴村上空,全村人抗日救国的热情空前高涨。

  良好的家风加之勤奋刻苦,刘春澍从小就博闻强识,兴趣广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是中学高级教师,在公立、私立学校连续从教50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如今藏在柜子里的8000册图书,依稀记录着他久远的读书岁月,泛着发黄的记忆;而一摞摞证书和等身的著作,则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年轻时躬耕教苑、上下求索的身影。

  从小就闻着氤氲的书香,受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刘春澍的儿子刘志航、女儿刘翡翠也成长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前者在临汾市新二中任教,后者则在襄汾县汾城中学任教。教书人感召来教书人,在尧都区贾得镇柴村小学任教的老师任靖芬走进了这个和睦的家庭,成为刘志航的媳妇,担当起了哺育下一代的任务。

  刘志航说,父亲留给自己的不只是诗书传世、书香家风,还以言教、身教告诉自己许多立身行事的道理,“业精于勤、肯于吃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因为这一条,晚辈们都热爱本职工作,且小有成绩,但是不与人争、不论是非,始终保持着敦厚朴实的本色。如老人的女儿刘翡翠除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外,业余时间还创作了《赵门英烈炳千秋》《悠悠平水留古韵》《唐人居展品藏品十四咏》等文学作品,部分作品在全县文学大赛中获奖,还被《晋南作家》刊载。老人的长孙女刘冰洁2004年高考以607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全县文科桂冠,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现在山西师大实验中学任教;次孙女刘冰晶现在太原市《英语周报》社任编辑。她们年纪虽轻,但业务扎实、工作勤恳,受到同仁的肯定。刘春澍的外孙,即刘翡翠的儿子王达写的作文《姥爷送我的生日礼物》在襄汾县“实验杯”中小学征文大赛中获奖。当然,儿孙们最敬佩的还是刘春澍老人,他干一行、爱一行,对于分担的每一份社会工作都认真负责、严肃对待、精益求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到了老有所为、余热生辉。尤其是刘氏书屋从2016年7月20日公开亮相以来,登门造访者络绎不绝,还举办了多场读书会,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掐指算来,像讲《弟子规》这样的家庭聚会在刘春澍家里已经办了许多次了,成为这个大家庭“家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这里,刘氏家训获得了晚辈的认同和传承,促使他们成长为一个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人,也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立身行事将“书香门第、孝悌之家”的良好家风辐射到全村、全县……记者 景秀红 郭璞/文 李自强/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