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催开幸福花

2009-07-31 08:16:00 来源:


旧县镇属纯农业乡镇,山上无森林,地下无矿藏。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71元。近三年来,以“地”为生的旧县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20%。
可以肯定,旧县镇农民的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更红火。这红火,源自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也源自于旧县镇党委、镇政府以民为本,胸怀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部署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定规划、争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旧县镇党委、镇政府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和“房在树中、村在绿中”整体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全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突出整村推进,按照“一年大变样、三年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依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全方位推进”的方式,重点推进旧县、红寨、尧店、钱家峪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修建并提升乡村公路等级,全镇13个村全部实现了通乡村公路,乡村公路通车里程达两万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格局。2007年以来,投资41.4万元完成了仪门台至范家掌2.3公里水泥路;投资10余万元拓宽了旧县至安里、西庄至焦家山、皂角沟至枣凹、东并侯至小水头、红寨至和寨等5条村连村路;投资6万元完成了尧店至燕庄村级公路的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累计新修水利工程26件,新解决了3000口人、200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西庄、安里、钱家峪三个村的提水工程,结束了800余口人饮水需要到深沟肩挑的历史;投资8万元,使旧县中学师生的饮水正常化。此外,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广播电视、通讯网络“村村通”等工程,全镇自然村通电话、手机率达100%,农村电网运行质量明显改善,通广播电视率达100%,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60%的农户使用沼气、太阳能做饭,90%农户使用双瓮式卫生厕所,90%以上的垃圾及时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达l00%。
投资160万元新建了旧县卫生院综合服务楼;投资10余万元,改善了旧县、尧店等村的卫生室,实现了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的愿望,90.6%的农民纳入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
争取资金550万元实施旧县集贸市场和自筹600万元实施并侯集贸市场,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抓基础、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旧县镇党委书记李秋生、镇长苏红光深入各村委会、田间地头,搞调研,订规划,围绕思路抓发展,全镇农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镇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畜牧业、养殖业、果蔬业等齐头并进,全镇共扶持发展养殖大户13户,建立养殖协会7个,建成养殖基地和示范村15个,基本形成了“一乡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农业新格局。本着“规模发展、更新品种,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核桃种植,全镇核桃种植人均达到130株,使核桃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引导各村发展经济林果和蔬菜种植、特种养殖、小杂粮种植,培育增收亮点,全镇蔬菜、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3000余亩,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18000亩。红寨村民孙秀仁,做大做强自己的狐狸养殖基地后,带动本村散户一起养殖,年收入达70余万元。目前,红寨狐狸养殖、小曲梅花鹿养殖、旧县金米加工、旧县绿壳鸡蛋已建成全镇规模效益最好的基地。
 
改陋习、树新风,社会主义新风尚进村入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思想新、观念新、致富路子新的新型农民。旧县镇党委把怎样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抓起来、良好风气树起来,作为重点问题之一。从提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改变乡村环境面貌入手,在农村广泛开展了“文明进村、科技进村、生活新风进村”的三进村活动以及“组织领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进村、依法治村”的“五村创建”活动,使全镇的三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协调发展。近几年来,全镇掀起了创建省、市、县各级文明村的热潮,全镇2405户农户参与了“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参评率达100%,76户农户被评为“五好家庭”,所有村民委都建起了图书室和科技活动室,建成了电教化网络。
同时,针对部分村寨存在群众习惯利用红、白事之机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为了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旧县镇党委将其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派出驻村工作组做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并引导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做到了群众自己管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民主管理意识逐步提高。目前,全镇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已达到10余个,有效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农民群众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抓基层、促党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党支部是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镇党委把选好班子作为村支部建设的重点。全面推进以创建“五个好”支部为目标的堡垒工程建设,努力抓好基层班子配备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年富力强、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镇14个村委会的“两委”班子中共有“致富能人”32人,占“两委”班子中总人数的90%。为使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建设工作中去,推动社会发展,镇党委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镇党委以“谋跨越、奔小康”主题教育为契机,邀请在主题活动中培育的一批致富带头人到各村传授技术,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实地参观村干部孙秀仁等一批种养殖大户的种养殖基地,深入学习他们的致富经验。为使村干部易于接受,镇政府还特别邀请了市农科专家和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实地传授。通过精心讲解,实地演练,使这些村干部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村干部和典型户的带动下,两年来,全镇发展种植户140户,养殖户70户,经商户480户,121户群众走上了多种经营致富之路。
今年,旧县镇党委、镇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关注民生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完成旧县集贸市场建设、秦王庙土地开发、旧县完小迁址新建等14件实事,总投资1000余万元。目前,这些实事完成进度已全部半过,旧县中学学生宿舍楼、旧县卫生院门诊楼等工程项目正在收尾。我们深信,旧县镇党委、镇政府今天的付出,必定换来全镇人民明天的幸福。(通讯员 徐向前 王培亮)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