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隰县境内公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一直制约该县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改善公路状况、提高通达能力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公路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行动,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举措来抓。他们依托今年国家规划的山西中南铁路和离石—吉县、霍州—永和两条高速穿越隰县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五环联动,推行政府主抓、交通操作、乡镇配合、多方支持、群众参与的公路建设新模式。政府主抓就是全县公路建设由县长亲自挂帅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县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全县通村油路建设指挥部;交通操作就是由交通部门制定具体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技术规范、审查资质、工程监督和指导等;乡镇配合就是各有关乡镇配合交通部门和施工队做好施工前的路基拓宽、征占土地等前期配套工作;多方支持就是电力、水利、金融、国土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群众参与就是通过深入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形成“修路促富”的共识,积极腾让土地、让利于路,形成和衷共济、共同努力参与公路建设的和谐局面。
该县在村通油路项目工程建设中还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 相结合。按照“围绕产业修公路,修好公路促产业”的思路,先后修通了阳头升、后堰、唐户、习礼、无愚、北庄、陡坡、定国八大塬面梨果规模种植区的通村公路和一条梁家河煤炭资源区的循环路。二是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凡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重点推进村,优先修通通村路,使之与村内硬化的蜘蛛网巷道连接贯通,不仅促进了干支相连、城乡相接、内外贯通的公路网的形成,同时新农村公路的通达通畅也有力地带动了“三农”的增产增收。三是公路建设与养护相结合,坚持“建成一条,养好一条”的方针,制定出台了《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县上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乡镇设立了养护站,村委设立养护队,分别负责本辖区内的公路养护管理,做到了路路有人管、天天有人护,建养并重、齐抓共管。
该县今年共铺开32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中严把“三关”确保质量。首先严把施工队伍关。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的招投标制度,真正把有实力、有信誉、有能力的五支施工队伍招进并参与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二是严把工程材料关。施工队伍在备料之前,将所选用的水泥、砂砾、白灰、石料等工程用料送到交通部门实验室和质检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保证了工程用料的合格率。三是严把施工过程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政府督查、部门指导、专业监理、社会监督、企业自检”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县委、县政府督查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进度、质量标准进行跟踪督查考核,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竣工总考评;部门指导,交通局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包工程,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县上还抽调了经过培训的15名质监人员,负责全县通村油路的监理工作,坚守一线,全程监督;他们还在工地设立公示牌,公布参建单位、建设规模及质量标准、监督电话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公路建设的各村也派出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作为质量义务监督员,加强工程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
据悉,该县今年计划完成通村油路445.5公里,整个工程将于10月初全面结束。与此同时,209国道午城段、省道洪永线改扩建工程也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中南铁路及离—吉、霍—永两条高速将动工实施,这一系列公路建设工程的完成,必将为隰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讯员 史勇辉 马耀平 王红)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