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和平镇畜牧调产走在前农民致富喜洋洋

2009-09-18 17:43:00 来源:


和平镇辖1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万人,是当地小麦主产区。两年来,镇领导把传统养殖与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工程来抓,以传统养殖为媒介,推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生态化培育,扶持养殖大户,带动全村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全力由传统“稳粮”向“强畜”大镇跨越。
统一认识谋发展。在推动畜牧发展中,该镇以标准化圈舍建设和改造为重点,着力引导建设大规模养殖小区,养殖业由分散饲养的庭院模式逐步向规模养殖的园区模式转变。仅去年一年,镇领导多方筹措争回扶贫资金136万元用于三个贫困村发展畜牧业,引导村民走“优种,圈养,科学、生态”之路,河达村购回130头优质种驴,发展规模化肉驴专业村;赵庄购回肉牛200头,发展标准化肉牛专业村;沟西发展肉猪500头,发展生态化肉猪专业村。
优惠政策促发展。为鼓励能人大户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成立养殖协会。在审批、防疫、引种等方面多方协调,积极支持。养殖协会对建设资金、规模养殖示范场、示范基地进行管理、组织、协调,组织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协会自律、维权、服务的作用,加强与外界交流与合作。武洼庄村的企业家九林利用关停铁厂旧址办起万只养鸡场,年收入达10余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张泉村朱红川发展起万只养鸡场。还有屋子铺村的獭兔养殖,张家洼村的圣天源种猪场在当地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周边村民发展养殖的引路人、服务站。当地外出打工、下岗失业、其他行业老板,纷纷投资创办实业,从事规模养殖业。
严格措施保发展。为有力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镇政府强化“三项建设”(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疫病防控体系),推进“四化”(饲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环境清洁化)进程,积极推行养殖场备案制、养殖档案制、畜禽标识制、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检疫标志和检疫证明制等制度,有效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为畜牧养殖安全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全镇已建成8个规模养殖小区,各类稳定规模养殖户达到了32家,新发展大牲畜1362头,家畜3500余头,家禽50000余只,大大调动了全镇农民走养殖致富之路的积极性,为当地发展农业调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讯员曹立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