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能人 燃起致富梦
今年31岁的王东亲,是浮山县土生土长的乡村人,一见面就能看出她脸上透出的精明干练。2006年,她在别人的介绍下在临汾等地的养菇场打工,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王东亲很快就掌握了蘑菇的栽培技术,她想得更多的却是自己给自己当“老板”。2008年她毅然返乡,在自己的家乡浮山县北王乡北茨庄村创建了东亲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辛劳与努力,基地建起来了,小蘑菇长起来了,王东亲的幸福挂在了脸上。在与王东亲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蘑菇栽培每半年为一个周期,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个周期每平方米可获得100元的毛利润,除去每平方米20元的投资,可收纯利润80元,王东亲的基地栽培面积有3200平方米,每年可获利20余万元。
带动周边农户 走共同富裕路
良好的经济效益坚定了王东亲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于是,她又开始在村里搞起了蘑菇栽培技术推广,发展周边农户共同栽培,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在我们采访临行前王东亲给乡亲们做有关方面的技术辅导,“规模化经营可使我们的产品走上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对提高品牌效应大有帮助。”王东亲信心满怀的话语深深地感染着乡亲们也感染着我们。目前王东亲的基地有将近30名本村闲散劳动力,这些人大都是本村前后院的街坊,大家在一起唠唠家常,既拉近了邻里关系,又学到了技术。街坊们都说,东亲为咱村办了一件大好事,等学会了技术,就跟着东亲一起养蘑菇。王东亲告诉我们搞蘑菇栽培投资万元就能搭建起200—300平方米的培养基地,按半年每平方米80元的利润的计算,农户们半年就能收回成本还有盈利。
废弃农作物 生出金蛋蛋
搞蘑菇栽培,秸秆、畜禽粪便是最好的培养基料。每平方米的培养基料每半年要消耗掉40公斤秸秆、畜禽粪便。王东亲3000多平方米的栽培基地,一年要消耗掉200多吨的秸秆以及畜禽粪便,这又为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路子。由于需求量大,在当地无法一次完成供给,王东亲基地初建时还从河南拉回了10吨牛粪,每吨价格达到了300元钱。这些平日人们看不上眼的废弃农作物,成了菇农们的“香饽饽”。
王东亲依靠她的小蘑菇,带领广大农户走上了规模化栽培、品牌化发展的致富路。(通讯员 王二明 李小鹏)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