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唐尧农村壮丽画卷

2009-12-25 09:04:00 来源:

   
2009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翼城县新农村建设仍然保持强劲势头:29个重点推进村基本完成“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刚性任务,30个连片建设村亮点纷呈,历年的61个试点村、重点推进村查漏补缺、渐趋完善,全县农村生产不断发展,环境更加优美,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和谐,在唐尧农村大地上抒写出一幅壮美画卷。
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主角
11月19日,唐兴镇南官庄村举行了隆重的重点工程竣工仪式。
南官庄村是今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两委”班子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220万元,投入大型机械及车辆100余辆、每天出动劳力100余人次,降坡填沟动用土方3万余立方,终于将出村路陡坡平缓、窄路扩宽,还将贯穿全村的2.65公里乡间小路铺成柏油路。同时投资110万元兴建了集体办公大楼,投资30万元改造了公共停车场,投资10万元修建起老年门球场和村篮球场等。
全县新农村建设捷报频传。10月27日,杨家庄村投资155万元修建的长2.5公里、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路竣工通车。仅唐兴镇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竣工的村子就达到6个。
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翼城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投入不少、力度不减?该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审时度势,科学分析了形势,认为金融危机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危”的同时,也带来“机”,大量农民工返乡,这是人才优势;工业遭遇困难,资金可用来反哺农业,这是资金优势。抓住了这两大优势,就能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引导农民加大投入。县上在植树造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及时出台了“谁投资、谁维护、谁受益”的鼓励扶持政策;对农民发展种养加产业继续实行补贴:一株苹果1元、一株核桃1元、一亩芦笋250元、一头奶牛500元、一户沼气池500元、一眼旱井500元。这些帮扶措施,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建设投身新农村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今年以来,在广大农民参与下,全县29个重点推进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自筹资金达到6300万元,有力推进了各村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在 道路硬化方面,今年29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共投资1420.75万元,主街硬化47.54公里,主巷硬化33.3公里,现已有27个村全部完成硬化,硬化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其余2个村(南卫、下石门)硬化任务完成85%;在绿化方面,共投资173.15万元,29个村已全部完成村庄绿化任务,共栽植各类树木花卉20余万株,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35%以上,基本达到了“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态环境,并结合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了查缺补漏,基本实现了园林化标准;在净化方面,共投资71.6万元,修建垃圾池120个,购买垃圾桶532个,各村都成立了专业清洁队伍,专人负责,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在亮化方面,已有19个村实现了亮化,其中有4个村投资20余万元,新安装路灯200余盏;安全饮水29个村全部达标。在“六个一”方面,便民连锁店和标准化小学已全部达标,文化活动室全部建立和甲级卫生所建设已完成100%,有27个村休闲广场已完成,其余村广场正在建设。南官庄村和黄家垣村村委办公楼已竣工投入使用。
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2006年至2008年,翼城县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5亿元以上,始终走在省市前列,2006年确定的15个试点村有6个通过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验收,即将命名为“省级示范村”;2007至2008年确定46个重点推进村有7个列入市级示范村命名表彰名单,名列全市之首。这些投入,使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极大得到改善,使广大农民受益匪浅。
今年,该县提出用好五个借力:即借政策宏力(五个全覆盖),借财政财力,借企业助力,借机关扶力,借社会资力,继续大力推进惠及民生的工程。
借五个“全覆盖”的政策优势,他们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成立了以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城建局、教育局、交通局、卫生局、水利局、广电中心为领导组成员,并责成五个职能部门派专人负责,认真调查摸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工程进度。到目前为止,新修行政村联通路116.2公里,共投入资金2500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方面已完成200个村,占总数的94%,今年共完成危房改造35258平方米,共投资3380万元;村级卫生所212个村,已完成206个村,占总数的97%;村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达标185个村,占总任务的87%,今年共投资1616万元,完成饮水解困406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63.7%。“五个全覆盖”工程共投入资金7596万元。
同时,他们继续强化“县级领导包乡联村、乡镇干部包建、县直部门包事、成员单位包项、厂矿企业包扶”的五包责任制。通过单位、厂矿帮扶有力地促进了各村新农村建设,县委宣传部、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开发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地税局、工商局等单位一把手都亲自到帮扶村调研,为帮扶村发展出思路、出点子、送物资、送技术。水利局帮扶隆化镇下石门村解决人畜吃水打深井投资40余万元,交通局帮扶王庄乡新村5万元,县农业局帮扶里砦镇吉比村3万元,永欣铸造有限公司帮扶南官庄村30万元,市畜牧局帮扶唐兴镇南官庄村5万元。
今年以来,全县投入“三农”资金12901万元,发展主导产业,建设公益事业、社会事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惠及数万农民。
产业化鼓起农民钱袋子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秋季以来,翼城县把苹果、核桃经济林建设和发展养殖业作为突破口,提出了新发展10000亩苹果、10000亩核桃的目标,县财政拿出300万用于补贴,每株苗木补贴4元,目前已落实苹果面积6291亩,完成预整地1043亩,落实核桃面积8161亩,完成预整地3040亩,打坑21.89万个,栽植16.79万株。他们还规划了40多个养殖小区,在小额贷款支持下,300多个养殖户已完成了设施建设。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546”农业增效工程:“5”即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质小麦、大秋作物、复播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干果基地各15万亩;“4”即树立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实现“培育10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100个高效农业精品园区、发展10000个农村各业人均收入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组织10万农民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社”四个强项目标;“6”即构建农业支撑保护、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村人才支撑六大体系,强化保障措施。
全县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更新品种、压缩面积、增加复种,向高产、高效园区集中,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1.5亿公斤左右。畜牧业实行“小群体、大规模”,并向园区发展,全县拥有万头猪场5个,年出栏商品猪25万头;有500头奶牛场5个,奶牛存栏3150头,日产鲜奶20吨。林果业突出地域,注重品质,集中连片,在丘陵、山区发展优质干果8万亩、水果12万亩,其中鲜果万亩基地5个,干果千亩基地10个,红枣年产量大600万公斤。隆化镇北撖村苹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面积3300亩,达到人均一亩;唐兴镇南官庄村4000余亩土地,发展苹果3000余亩……其余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也都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或一村一特,发展后劲强劲。
全县在重点建设“粮、果、菜、草、奶、肉”六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符册畜禽养殖交易中心,发展成为集畜禽交易、生猪屠宰、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畜牧龙头企业,购销网络辐射大江南北10省30余县市,日交易量达千头,年交易量突破20万头,交易额达1.5亿元;带动2万余养猪户,与2400个规模养殖户签订了调剂仔猪、更新种猪、购销肉猪合同,每年农民新增收入2000万元。
大众饲料公司雏鸡孵化、饲料加工和鲜蛋生产规模达全省一流。尧森公司、舜都公司等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现了产业上档升级,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增加,2009年重点推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增长10%以上。(通讯员李维杰 )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