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良马乡推行“党员示范田”模式初探

2010-02-04 09:04:00 来源:


上寨村是良马乡较为贫穷的纯农业村子,全村仅有200多口人,大多靠天吃饭。村级党组织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多年来一直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去年,良马乡党委一班人借农田基本建设的契机,结合上寨村地多、人少的实际特点,将这里作为党支部活动示范基地,开始力推“党员示范田”模式。
“党员示范田”模式就是通过干部出资、党员投劳、集体管护、收入专用、财务公示,形成筹措、管理、使用农村党建经费的模式。干部出资,就是包村的镇干部和村“两委”主要成员负责“党员示范田”的种子、肥料等前期所需的资金投入,所出资金从“党员示范田”秋后收成中返还。党员投劳,就是把党员服务“党员示范田”作为开展组织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播种、除草、收割等过程中,党员干部义务投劳。集体管护,就是把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编组,责任到人,在庄稼生长期轮流看护管理。收入专用,就是“党员示范田”秋后收成除返还干部投资外,剩余收入全部纳入党建经费专账,专门用于农村党员理论教育、技能培训等各类组织活动的开展及设施、设备的配备完善。财务公示,就是对“党员示范田”的干部出资、党员投劳、收成、支出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对“党员示范田”整个运作情况的监督。
上寨村利用乡里为他们争取到的8万余元资金,在山上新造耕地200亩,除150亩土地承包给村民以增加农民收入外。其余50亩全部作为“党员示范田”。
一年下来,每次集体投劳、管护,没有一名党员干部请假,大家对这种组织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在田间地头共同劳动、唠嗑交心,使大伙的想法得到有效沟通,让组织能及时掌握每个党员的思想动态,同时也使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创新的组织活动,不仅能增加村党支部的经费,更激发出党员干部极大的工作热情。“家里的农活不干,也要把‘党员示范田’种好。”今年56岁的村干部马和国说。他家里有25亩地,却只有他一个劳力,但每次党员投劳,他都是最积极的一个,也是最出力的一个,连不少年轻党员都自叹不如。马和国说:“咱是老党员、老村干部,就更应该有这个觉悟,这活是为全村人干的,就更应该干好!” 去年秋收之后,50亩地算下来,纯收入9000多元,村党支部书记卫春生心里乐开了花。卫春生在党员里年纪不是最大的,但威信却是最高的。他主意多,办法多,村里人都服他。但由于村里没钱,许多想法不能实现,使他常常心情苦闷。“这下好了,有了这钱,咱党支部就有底气了,我也能让咱村里富起来了。”卫春生雄心勃勃地说。他打算过了年,带着村干部们去外地考察农业大棚和特种养殖,把学到的经验带回村里,传授给村民,彻底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他还计划明年再开100亩“党员示范田”,结合上寨的气候特点,全部栽种上经济价值高的核桃树,让村里人都走上小康路。
在上寨村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的良马村、司马村等三个村子也开始推行“党员示范田”模式。目前,安泽县各级党组织已自发建立起“党员示范田”1000余亩,年创收30余万元,不仅有效地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而且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报记者 李兴洲)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