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户实施,农民获得高效益。
文敬村党支部、村委会曾经引导村民发展养猪、獭兔养殖等产业,均获成功,多次荣获省、市、县各项荣誉称号。近两年,他们通过多次外出考察,又选定旱莲产业项目。200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安排两户农民试种了三块旱地莲菜,当年长势良好,亩产在3000公斤至4000公斤,亩收入在1万元至1.8万元。村“两委”及时总结旱莲种植户情况,认准了旱莲产业切实可行。
在本村能人试种旱地莲菜成功的基础上,采取“能人带动、干部示范、分户实施、分户经营”的方式,先由“两委”班子成员示范种植,引导有种植意向的农户发展。2009年,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技术指导,分户建池,分户种植管理办法,发挥集体和农户两个积极性,集中连片发展旱地节水莲菜50亩,带动农民零散发展50亩。目前,百亩莲藕喜获丰收,旱莲园区初见成效。经县菜业中心实地测产,平均亩产量达3000公斤,按保守的市场批发价3.4元/公斤计算,亩收入超万元,相当于正常年景普通大田作物收益的10余倍,效益可观。据该村村民胡红军介绍,他家4口人,以前靠养猪,家里条件较好,去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经营了4个莲菜池,获纯利润两万余元,由于技术不成熟,没达到预计的利润,但他感到旱莲种植前景非常乐观。他说:“这个项目能干,技术容易掌握,适合咱农民发展。”
二、“两委”组织,帮助农民种旱莲。
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本村实际,采取了“建池用地优先、贷款联保简化、申请利率补贴”的优惠措施,即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代表会,规划示范区,帮助种植户协调地块,确 保旱莲种植连片建设形成园区;积极与信用社协商,简化贷款手续,由原来的五户联保变为三户联保,解决资金难题;争取有关部门的各种优惠政策,申请利率补贴,减轻农民投资负担,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发展旱地节水莲菜的信心和决心。村民姜大孬,靠外出打工,既要顾家又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生活负担较重,现经营1个莲菜池,去年获纯利5000余元。他说:“我种莲菜是因为村里号召发展这个项目,我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政府引导干的肯定错不了,所以没出去打工。由于第一年种莲菜,也没想着挣钱,全当投资学习,啥产业都这样,头年摸索、二年熟、三年精,去年在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竟然赚到这么多钱,真想不到,分析一下今年还是要比去年更好干,这个产业肯定行,比打工强。”三、部门支持,园区设施全配套。
在旱莲种植管理上,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协调部门多方支持。一是县农发办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把好建池关;二是菜业中心进行长期服务、定期培训、跟踪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去年,在县农发办、农林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70余万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井、水、路、电、管全配套,形成科学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模式,为旱莲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政府规划,培育里村新产业。
里村镇有耕地面积3.7万余亩,全镇15个行政村中有半数以上处在旱垣缺水区,有2.5万亩耕地属纯旱地或半旱地。2008年,镇党委、政府就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致富进行了讨论探索,最终选定试种旱地节水莲菜。按照“先试点、后扩面、最终形成千亩片”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成产业”的发展计划。规划旱莲园区面积500亩,一期初步建成50亩,带动50亩;2010年发展200亩,形成连片种植,实现规模效益;争取到2011年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并辐射带动蒙城、里村、中立等村形成千亩园区带动2000亩的发展规划,使其成为里村镇又一大支柱产业。(杨国红 席海磊)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