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扶贫工作队成立之初,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和畅就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他强调,要把下乡扶贫工作作为管理局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将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二要满足大南坪村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三要将扶贫工作作为全局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四要将扶贫工作与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队进驻大南坪村后,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调查摸底,发现大南坪村贫困户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暂时贫困型,比如因供儿女上学举债而贫,因为儿女婚姻举债而贫等。二是因病致贫型,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致贫困。三是残疾致贫型,因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四是残缺孤寡型,因家庭缺少主劳力而无法脱贫致富,如“老少型”家庭、孤寡老人家庭等。五是懒惰致贫型,一家人不好好种田,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
根据大南坪村贫困户存在不同原因和形式,他们在具体扶贫工作中不是简单的沿袭过去的结对帮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还根据大南坪村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采取全方位、全覆盖的五扶办法:一是扶“心”。扶贫工作队连续四次召集村民开会,通过开会讨论、座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征集村民意见,通过村民自主投票选出了年轻有为、团结务实、群众满意的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把村民的心拢到了一块,脱贫致富的力量聚在一起。二是扶“脑”。扶贫工作队多次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种养殖大户、工程技术人员到大南坪村开展科技帮教活动,并出资购买了数百册农业科技图书,送知识下乡。在专家的指导下,扶贫工作队与村民共同确立了“靠山吃山,大种核桃树”的长远扶贫工作思路,栽下摇钱树,不怕无钱花。进一步理顺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村民的科技意识、产业意识得到明显加强。三是扶“资”。采取自身集资、争取外援、社会募捐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三年来为大南坪村筹集资金50余万元。为了使这些资金用到刀刃上,工作队与村委会进行定期公开,发放资金和物品一律上墙公布,做到村民家喻户晓。四是扶“人”。扶贫工作队把人才培养列为大南坪扶贫的重中之重。针对村民中许多家长将正值学龄的子女送出去打工的现象,工作队成员到村民家中挨个走访,苦口婆心劝导,使10余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三年来,管理局累计资助特困学生价值两万余元的书本、文具和书包。截至目前,大南坪村已有两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五是扶“情”。每逢过年过节,管理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干部职工到大南坪村访贫问寒,将钱、米、油、棉被、衣物等生活物资送到特困户家中。三年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近5万余元。从2007年开始,管理局正式将大南坪村作为局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基地,每年都组织干部职工到大南坪村访贫问寒,接受贫困户的再教育。
三年来,管理局扶贫工作队在大南坪村真抓实干,务实进取,实施民心工程,办了十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一是聘请农林专家,对全村原有的2000棵老核桃树和新种植的3000棵核桃树进行了认真整修和科学管理。二是开垦荒地、刨育林坑3000个,全村核桃树户均达到80棵,人均20棵,成为村民永久的致富树、摇钱树。三是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一座村牌楼。并于去年8月竣工验收,实现了全村老百姓多年的一个愿望。四是全局干部职工认真组织开展了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每年春节时为大南坪村送面粉累计达710袋,衣服3500件,棉被50条,春联300多幅。五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去年10月在扶贫点与全体村民共同组织演出了“庆国庆·红歌演唱会”,并给村里赠送了管理局编印的《红歌汇》图书100本。六是为村里订阅了6份报纸杂志,帮助村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脱贫致富信息。七是筹资5万元为村两委、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办公设施及办公用品。八是筹资6万元用于全村核桃树的种植和管理。九是筹资6万元购买了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十是筹资5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修缮,并为全校师生购置了教学用具及学习用品等。
如今大南坪村村民的观念变了,发展的思路更开阔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南坪村的基础建设加强了,产业结构优化了。2008年管理局被评为市下乡扶贫先进单位,还荣获了2009年度全省下乡扶贫先进个人的表彰和奖励。(记者 田青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