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潮涌动春满城乡

2010-05-19 09:39:00 来源:


今年以来,蒲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的总体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已有试点村、重点推进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以临大线改造竣工为契机,以临大线沿线村、镇和2010年10个重点推进村共23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建设精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蒲县根据本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以“绿”为抓手,制订了“一环(环村绿化)两路(进出村道路和村内巷道)三院(支部院及广场、学校、农户庭院)”的新农村建设绿化实施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把农村道路两旁、农户房前屋后、农村活动场所凡是能绿化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进行绿化全覆盖,兼顾生态、社会、景观、经济综合效益,力争一次成林、一次成景,使新农村绿化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城及乡、由乡及村,串成线,连成片,绿化规模、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全县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1万亩,四旁植树14.1万株,总投资1055万元。
蒲县把新农村巷道硬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战略性工程,作为一场硬仗、当做首要任务来完成。一是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根据今年工作安排,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规定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本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行问责制。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在连续两年拿出1000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今年的两会又批准了2010年新农村建设预算1060万元。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项目安排、金融扶持、机关帮扶、企业帮建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三是进一步加大帮扶帮建力度。今年蒲县通过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总数由原来的88座整合为23座,县直机关单位和工矿商贸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的重点安排到了2010年10个重点推进村和临大线沿线村庄共23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截至目前,已完成了临大线沿线及10个重点推进村共23个行政村巷道硬化的规划设计工作,规划总面积356200余平方米,其中10个重点推进村包括所属自然村规划硬化总面积100737.9平方米。目前,全线新农村建设巷道硬化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
蒲县确定从乡镇驻地、城乡交通沿线、村庄三个层面入手,重点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美化五化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以乡村主干道路为载体,以乡村出路口、农村广场绿地为重点,以治脏、治乱、治破、治暗为主要内容进行整治。二是从农民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本着先求卫生洁净、再求美观实用的原则整治村庄环境卫生。三是把园林村建设向一般村拓展,环境卫生整治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全县93个行政村全面启动并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工作,64个行政村,包括38个省级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四化四改”和“六个一”等刚性指标建设任务,22个行政村实施了巷道硬化、休闲健身场所等部分工程建设任务,其余7个行政村开展了村庄治理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此带动全县154个自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县共完成农村巷道硬化近130余万平方米、50余公里,安装路灯1400余盏,新建农民休闲健身活动场所114处,户用沼气累计达到4550户,绿化植树150余万株,修建垃圾池屋1800多个。特别是针对去年以来临大线拆迁形成的残垣断壁进行了彻底治理,清除建筑垃圾52000余立方米,拆除乱搭乱建26处,修复残垣断壁10380米,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通过实施“绿化、硬化、净化”三大战役,着力打造“192”新农村建设精品工程。“1”,即建设临大线新农村建设精品一条线;“9”,就是在全县9个乡镇树立9个新农村建设标兵村;“2”,是在全县打造20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文明的新蒲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沿着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蒲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正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