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浮山县坚持以扶贫开发和“两区”开发为重点,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仅2009年就争取扶贫资金约2300万元,在9个乡镇69个行政村实施了44项扶贫开发项目,使全县2573户4万山区群众受益,贫困山区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通过整村推进,人畜饮水解困,扶贫移民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两区开发产业项目的实施,浮山县共注入各类扶贫资金1075万元,其中县级扶贫配套资金45万元。2009年共减少贫困人口0.2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360元,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450元,比上年增加70元,增幅为5.07%。
重点扶贫项目进展顺利。神山贡米基地建设是浮山县抓住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点扶贫开发项目之一,他们抓住此项目的品牌优势大做文章,现已形成了一套“公司+协会+技术+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质化的道路,这使种植绿色谷子的当地农民,年纯增收480元。使当地农民从中受益的扶贫项目还有很多,例如:6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及肉羊产业化项目、年产3万吨食用油及2.4万吨植物蛋白建设项目、高效能秸秆生化饲料建设项目等。这些农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该县养殖户910户、种植户1300余户,每户年均增收1800元、人均增收400元,同时还可安排当地贫困人口和富余劳动力800余人就业。
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稳步推进。近年来,浮山县坚持把扶贫移民搬迁当作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在认真落实十大优惠政策和“543”工作要求的同时,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金,强化监管,有效解决了贫困山区农民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的“五难”问题,基本上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在2008年、2009年省扶贫办下达该县扶贫移民搬迁指标中,涉及天坛、张庄、响水河、槐埝、米家垣、寨圪塔6个乡镇,16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263户。项目总投资1470万元,现已入住158户765口人,开工施工中的有39户,已完成主体的有44户,预计年底可全部入住。
群众参与整村推进项目运行平稳。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中,该县规划了张庄乡葛村1个村,共扶持702人,投资9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千头猪场1个,猪舍面积2000平方米,吸收100余户450余人入股开发,年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另有70户250余人利用互助资金采取自建自养的办法分户开发,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截至目前,该村已到位资金85万余元,建圈舍2000平方米,购买仔猪及种猪1000余头,种草250余亩。与此同时,该县在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进展也比较顺利,先后发放贷款11.18万元,使每个养殖户直接获利2300元至2600元,也让运输户、学生从中受益。
劳动力培训转移及科技培训工作势头强劲。去年省下达浮山县劳动力培训转移任务600人,共培训3个专业600人,现已100%完成任务,并从省争取劳动力培训转移专项资金20万元。今年省下达该县科技培训任务1400人,截至目前,已完成1500余人,提前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社会扶贫工作备受青睐。去年年初,市委下乡办增派的工作队,使浮山县大大增强了社会扶贫工作的力度。市委下乡工作队在帮扶期间,支持张庄乡葛村建起了千头猪场,既发展了生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帮助东张乡南卫村协调贷款60余万元给村打了一眼640米的机井,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村及周边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教育扶贫方面,2009年高考中,有3名成绩优秀的家庭贫困学生被推荐为省扶贫办的资助对象。该县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对符合条件的18名高中生、10名中职生按规定程序进行了认真摸底,严格认定,社会公示。高中生每人每年给予800元学费资助,资助三年,中职生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学费资助,资助两年。(记者 田青松 通讯员 王二明 韩斌)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