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家陆续购买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三轮,农忙时农田收割作业,农闲时跑跑运输,家里的收入大大增加了。每年,这联合收割机能挣5万多元,加上拖拉机跑运输和家里的其他收入,一年能挣8万多元呢!”谈起购机补贴带来的实惠,响水河镇仁彰村的黄建伟有说不尽的话。黄建伟一家靠农机致富,全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成了仁彰村有名的富裕户。
近年来,浮山将农业机械化建设当作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去年先后投入专项资金983.57万元,积极服务于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浮山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6582万千瓦,农机化经营收益达到4970万元,走出了一条极具浮山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农机购置补贴打造“铺路石”
“八万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我只用了五万多元,国家一共补贴了两万多,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响水河镇程村村民张绍玉看着自家新买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激动地对笔者说。
近年来,浮山县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实施,以达到农机具总价款30%的补贴比例,带起了农民70%的资金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年以来,先后投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7.658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106.2975万元,已累计有497户农民享受到了国家补贴政策,购置农机具2000余台(套),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装备。
为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该县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横幅和组织人员到各乡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把新型农机具的品种、机械性能等技术知识以多种形式宣传,去年以来共发放补贴宣传单5000余份,使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家喻户晓。同时,浮山县还制订了详细的补贴专项实施方案,在做好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的同时,成立了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确保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专款专用。为让购机农民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农机局积极与各生产厂商联系,保证供货及时,并严格把质量关,使每台农机具都能顺利进行田间作业。
保护性耕作铺开“科技路”
“程村张承杰保护性耕作对比田,深松作业亩产299公斤,传统作业亩产137公斤;西北陈村陈加克,深松作业亩产97公斤,免耕作业亩产117公斤……”在2010年保护性耕作对比测产表上,这些数字静静地展示着浮山县去年保护性耕作取得的喜人成效。
2010年,浮山县成功地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目前该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了15万亩。同时,浮山县又被确定为全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县,省下达全年1万亩的作业任务,这是近年浮山县保护性耕作工作中的一项重头戏。为此,该县农机部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2010年浮山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对全县60余名农机管理员和农机手进行了专门培训,并签订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合同》。在工作中,该县主要采取点面结合、集中联片、整体推进、合理规划的办法,拟订了各乡镇、村、农机户目标任务。全县共建立了东张、响水河、张庄、天坛、北王5个千亩示范区,在槐埝、米家垣、北韩、寨圪塔建立4个百亩示范区。
社会化服务撑开“保护伞”
“这两年,农机部门的同志真给我帮了大忙。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技术服务,还及时为我们提供作业信息,给我们免除了不少后顾之忧啊。”东张乡农机管理站的杨勇有一家自己的农机零配件和油料供应商店,在县农机部门的支持下,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信息优势,积极开展农机中介服务工作,先后从各地为农民引进21台配套的农机具,还在夏收期间为他们联系活源,既有效地促进了该乡的农业生产,又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截至目前,浮山县、乡、村农机化服务作业组织达到了4个。该县还有重点地选择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进行培育扶持,目前全县农机大户达到了12户。他们及时为农机科技示范户提供作业信息、及时提供机具技术服务、及时了解掌握各农机户作业动态,解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农机户当好参谋,提供好后勤保障。
在工作中,该县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实际,结合县情、乡情、民情,深入研究搞什么样的耕作模式好,怎么搞农民易接受,怎么做见实效、花钱少等问题。在积极宣传、现场观摩的基础上,他们还加强了对比试验工作力度,通过粮食亩产的实际对比,不断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为全县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深松、化学除草、地表浅旋处理和免耕播种四个关键作业环节,除组织机具演示外,还分别深入田间地头检查指导,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农机户、管理技术人员1527人次。 (通讯员 王奠邑 王二明 许华华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