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4亩起步 抓好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
浮山县保护性耕作项目从1996年开始,同年被列为全省7个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重点县。提起当年,农机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刚开始实施那一年面积只有104亩,就在张庄乡新落村、北王乡岭上村,而且采取从种到收全过程免费服务的方式,就这样农民还不支持,推广十分艰难。直到2004年才在东张乡东张村、尧村开展了三位一体的示范推广模式。即县农机局负责提供部分作业农具和技术指导,乡农机管理站组织本地农机户具体实施,村委会密切配合,自此开始大面积的技术推广。并于2005年还被列入全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重点县。
结合农机补贴 变推广为农机户自主实施
截至2009年底,全县共培育以保护性耕作为主要作业项目的农机科技示范户50余户,项目区涉及到全县8个乡镇40多个村委会,实施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达2万余亩。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逐步扩大到15万亩
“程村张承杰保护性耕作对比田,深松作业亩产299公斤,传统作业亩产137公斤;西北陈村陈加克,深松作业亩产97公斤,免耕作业亩产117公斤……”在2010年保护性耕作对比测产表上,这些数字展示着该县去年保护性耕作取得的喜人成效。2010年,浮山县又成功地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全县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也达到了15万亩。同时,该县又被确定为全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县,省下达全年1万亩的作业任务,这是近年该县保护性耕作工作中的一项重头戏。
目前,该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582万千瓦,农机总数量达到1486台,农机具数量达到了2924台,农机化经营收益达到4970万元。去年,该县投入专项资金983.57万元,积极服务于全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农机推广和财政补贴的双重作用下,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逐步推广,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助耕、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通讯员 王奠邑 许亚峰)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