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无工程、无雨沟见底、有雨水乱流;地下几乎零、深层无指望、浅层已枯竭”,这就是尧都区西山煤炭乡镇的水资源“家底”,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挖掘雨水资源,为农业调产服务。
通过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拦蓄雨水,做到夏蓄春用、闲蓄忙用、雨蓄旱用,在西山煤炭乡镇推广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十分可行。尽管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但其水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选择农业产业项目时,必须考虑低耗水作物,才能适应当前的水源状况,否则无法发展壮大。相对来说,发展核桃产业较为合适。一是其对土壤、水肥条件和管理要求不太高;二是西山乡镇海拔均在500米以上,具有核桃生长的自然条件;三是核桃种植在西山乡镇具有悠久历史;四是核桃商品价值较高;五是现在嫁接技术缩短了核桃挂果树龄。可以当年种植当年挂果,三年见效,投资回报期较快。
同时,工程建设必须与产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只有先修建集雨工程,才能解决浇灌问题,核桃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反过来,只有产业发展,效益提高,收入增加,集雨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经费才能落实,正常运行才能保障。所以,二者必须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开来。可采用多种模式发展:
1.以家庭为单元,一户一井,十亩核桃园”模式。即一户群众可以栽植10亩核桃园,并同时修建一处50立方米的集雨工程,夏季蓄水,保证次年春旱时,一棵核桃树浇灌一担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坐果率。其效益比较可观,十亩核桃园可栽植400株-500株,3年-5年树龄的可产果3斤-5斤,每斤核桃按8元计算,年收入均1万元-2万元。如果到8年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10斤,年收入4万元左右。一眼井、十亩园,人均收入达万元”的目标实现是非常有希望的。
2.以承包大户为主,规模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核桃园。在其承包范围内,依据地势,大、中、小集雨工程并举,使区内80%以上雨水全部利用,促其产业形成规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加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创造更高效益。
3.树立样板,积累经验,典型带动。以现有果农为基础,选择条件好的作为资助重点,扶持培育壮大,积累经验,树立样板,以事实说服群众、引导群众,积极修建集雨工程,栽植核桃苗木,为发展壮大产业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王文军 郭冬梅)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