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吴村镇:抢抓农时忙春浇

2011-02-25 10:09:00 来源:


洪堡村村民曹海平家有5亩地,每年种夏秋两季粮食。去年秋天,曹海平播种小麦时,墒情不好,刚种上麦子就浇了一水,去年11月,曹海平冬浇了一次,虽然今年开春下了场雪,但仍缓解不了旱情。正在麦地里等待浇灌的曹海平正用铁锹拢土边,他说,天旱了,但我们不能闲着,再等下去,这地就没有收成了,眼看着没有浇上水的小麦旱情一天天严重,和其他村民一样,曹海平就忙起了春浇。这是自去年秋播以来,曹海平家麦田第三次浇水。看着防渗渠里流动的水,曹海平高兴地说:“我们能及时浇上水,这要归功于村里的水利组,就是再旱,小麦丰收也有保障。连续几年,我们家的小麦每亩产量最少达到400多公斤。”
该村的土地大部分是靠七一渠的水进行灌溉。曹海平所说的水利组是由该村11位村民组成的一支小组。每逢浇灌时节,水利组提前奔赴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清理加固渠道、维修水利设施,备齐抗旱物资,并积极协调水源,把水引到地头,村民在地头等着浇灌就行。水源不够时,该村就利用12眼机井浇灌,在保证本村麦地浇灌的同时,还能给屯里村、南王村、乔化村等周边村庄的麦田进行灌溉。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全平说,前几天气温较低,不能灌溉,怕小麦受冻或缺氧,这几天开始春浇,目前已进行1/3,预计10天后浇完。不论天气多干旱,我们这里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半个月时间就能把村子里4000亩小麦浇一遍。
“浇水后还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吴村镇镇长张贵荣对刚浇完地的曹海平说。自旱情发生以后,该乡镇干部也蹲守在田间一线,督促落实人员、机械。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该镇尽量创造条件进行浇灌,千方百计保证麦田全部浇完。今年春浇以来,该镇开动水利设施150处(眼),抓紧时机浇水保苗,目前已完成灌溉面积2万亩,占到总面积的69%。针对受旱麦田的冻黄苗、死苗、脱肥等现状,该镇60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协调下拨化肥100吨,积极组织群众浇水,一亩地施用10公斤左右尿素,增加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帮助群众科学浇灌,使每亩灌水节约到30立方米至40立方米,提高水源利用率,确保了春浇效果。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