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路不能提,不是尘土就是泥;
大车不能走,摩托车子(摩托车和自行车)不能骑;
老年人走路摔跤跤,青年人走着蹦高高。
现在路不一般,一下修到门跟前;
不但厚、而且宽,又好看、又美观;
走路平正不长草,社员拍手都叫好;
大街小巷全修通,社员走路很轻松……”
这是洪洞县龙马乡西崔堡村老党员、原党支部书记王兴义自编自唱的歌颂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口溜。
自全省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洪洞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提出两年的任务一年完,要提前将“幸福”送到全县老百姓的手中。7月初启动工程建设后,送“幸福”工程受到了全县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有些村民自发编写了顺口溜、快板,多种形式歌颂工程、感念幸福,西崔堡村便是这些村之一。
西崔堡村是一个纯农业村,2003年,该村响应县委、县政府“一村一品”的号召,结合本村实际,发展枣树500多亩,年可为村民增收150万元。
9月8日,刚刚下过一场雨,笔者慕名前往该村实地采访。从县城到西崔堡村,大约十几公里的路程。出了县城,下了二级路,踏上了西上龙马的道路,笔直平坦的水泥大道在车轮下一直延伸到西崔堡村内,与村内新完工的水泥路连成一体,丝毫没有一点刚下过雨的泥泞。随行的交通局工作人员说:“这是近两年‘五个全覆盖’的结果。”“我们村今年被确定为县上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一,从5月份开始,我们就筹集资金,开始了道路硬化工程,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为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契机,大家干起活来更有劲了。目前,我村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完毕,总共完成近10公里。现在农家书屋也建起来了、便民连锁店也开业了、农民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地,很快我们也将有了养老保险。”刚见面,村委会主任王小惦话匣子就打开了:“这新的‘五个全覆盖’很受村民欢迎,大家都很支持,特别是村民田王贵,为了让村里的道路实现大循环,将大门拆掉,将宅基地让出了4米宽。”村民燕安贵指着王兴义说:“这是我们的老党支部书记,他们5个老干部、老党员组成了村里工程建设义务监督员,不拿一分钱的工钱,每天从早到晚拿着县上发的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作手册,在工地上转悠,专挑毛病,你看我们的路修得多好,没有一点毛病。”
……
谈到新的“五个全覆盖”,大家七嘴八舌,都是说这是幸福的“全覆盖”,大家很支持。
笔者提出到村里看一看,老干部王兴义、王小虎等一班人纷纷给笔者带路。从村委出来,正好赶上村里逢集,王小惦说,为方便村里生产生活,2007年起,村里组织开起了集贸市场,市场虽然不大,但极大地方便了相邻的几个村子老百姓,买的卖的都是周围这几个村的人,再加上便民连锁店,村民买东西很方便。
顺着村里的主干道路,走到村子东头往左一拐,便能看见学校,朗朗的读书声远远传来,听起来倍感亲切。“这是2005年建的学校,去年又盖一栋,计划建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现在建园计划已列入县里的规划。”李小惦对学校的建设很是满意,指着大门外的一块空地说:“随后这边将建一块小绿地,美化一下周边环境。”
走进校内,我们参观了多媒体教室,教室内电脑、投影仪、音响、操作台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在多媒体教室下边是利用闲置校舍,暂时建起来的农家书屋,2000余套书籍整齐地陈列在书架上,墙上张贴着书籍借阅制度、书籍管理制度和管理员岗位职责。图书室的义务管理员、现年70岁的原村支部书记王北记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现在老了,别的也干不动了,但总是闲不住,也发挥一点余热吧,为村里做点贡献。”“现在这个图书室是村里和学校共有,学生们也经常过来借阅,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我们很快新建一个农家书屋。”王小惦说。
出了学校往西走,村民郭合心家正在动工建大门、东房和围墙,看见记者过来,郭大妈高兴地说:“现在路修好了,村里村外都是水泥路,我赶紧将房子翻新一下,院子里也硬化一下,以后就是下了雨,家里也不会脏了。”与郭大妈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从入村以来,至少看见了五六家人在建新房。
再往西走,便回到了笔者来时进村的南北主路上,路西是村里的定点医疗所。医疗所的医生王旭会说:“县上给我们配备了档案柜、体重秤、担架、急救箱、氧气瓶、吸痰器等医疗设备,基本上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而且现在实行小病门诊统筹,在村医院和乡医院看病,可以报销80%的门诊费用。”跟随而来的村民王笃华说:“村里还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了心电图仪、B超仪、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很好。”王小惦介绍,今年还将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通过调查摸底,应参保人员820人,已经完成登记上报工作,144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即可领到养老保险。
采访结束了,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时时处处感受到西崔堡村村民沐浴在党的光辉下,幸福地生活着。(通讯员 郭建军 郭小峰)
【责任编辑: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