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贺水村里“数”农机

2011-10-28 10:01:00 来源:

“现代农业机械化威力就是大,不用下地就能收和种,不仅节省劳力,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抢农时节令,真是咱农民的知心朋友。”看着一袋袋玉米在自家的地头堆放得越来越高,翼城县南梁镇西贺水村村民孟月潮高兴地说。
近日,记者走进西贺水村,只见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在前面走过,收割机上的一对摘穗辊将玉米穗轻轻接下,快步传动的输送槽将摘下的玉米穗直接输送到玉米穗集装箱,飞速旋转的切刀同步将玉米茎秆切得粉碎,粉碎后的秸秆俯地而落,铺在地上宛如一块绿色地毯,还没等玉米收割机走远,大马力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便闪亮登场。
“从种到收‘一条龙’,咱老百姓终于明白啥叫机械化。”种粮大户孟月潮告诉记者,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前,由于农机少,机械又不配套,每季从收到种需要五六天,甚至等待农机,有时需十几天才能收播完毕。合作社建立后,由于实行“一条龙”作业模式,现在他家的20余亩耕地,连收带种一天内就可以完成。
在孟月潮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沐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大棚、维修车间依次排开,小麦收割机整齐划一,还有玉米精密施肥播种机、穴播机、旋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整地机、凿形深松犁、秸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眼前的合作社俨然一座现代化企业。
“我们的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拥有大型小麦收割机15台,大型玉米收割机10台, 大型拖拉机30余台,各种配套农具100余套,短短两年多时间,社员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35户,特别是今年还承担了全市农机秋季作业演示现场会的现场作业。”谈到近年来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负责人陶小刚如数家珍。
农机大户康李永原先只有一台55型拖拉机,他加入合作社后,在合作社的大力扶持下,他又购买了一台两用收割机。第二年他就尝到了合作社的甜头,又筹资购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并配套了机具。现在,康李永一家就可以承担连片作业任务。
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大量节省了劳动力和收播时间,特别是秸秆还田机械的保护性耕作,有效地改造了土壤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陶小刚介绍,西贺水村在采取保护性耕作前,亩产小麦六七百斤、玉米七八百斤左右,采取保护性耕作后,亩产小麦600多公斤、玉米700公斤左右,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近3年来,合作社共收割小麦6万余亩,深松面积1万余亩,收割玉米3万余亩,保护性耕作6万余亩,实现了耕、种、收“一条龙”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在合作社带动下,西贺水村小麦和玉米两季耕作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覆盖。(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