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园园: 由“炼铁”到“养猪”成功转型

2011-11-12 10:36:00 来源:

襄汾县襄陵娥英泉养殖专业合作社坐落于风光旖旎的姑射山附近的西阳村外,其规模超前,大气磅礴,是襄汾县目前最大的养殖生猪基地之一。它像镶嵌在绿色地毯上的一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合作社法人代表景园园,1980年1月出生在西阳村。1997年,他的父亲在襄陵镇河北村经营着冶炼厂。景园园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薪火相传,投身于商海,历经风雨,奋力拼搏,曾一度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并从历练中总结出一些经商办企业的经验与教训。



近年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焦铁企业,对人民、对社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于是襄汾那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染企业纷纷关闭。景园园父子所办企业也难逃停产关闭的后果。
2007年7月,厂子关闭后,景园园坐不住了,思谋着想干一番事业。他认为,襄汾是生猪调出大县,经营养殖生猪专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转型势在必行。他与父母商量转型发展一事,未得到支持,反而泼冷水。一些朋友听说园园要介入养猪事业,好心地规劝他,希望他一定要慎之又慎。在此情况下,其妻坚定支持丈夫的想法,并多次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全家人形成了转型发展养猪事业的一致意见。
2008年,景园园风风火火地走南闯北,拜师取经,先后到河北衡水丰茂种猪场、河南双汇种猪场、晋城小庙岭种猪场等十余家养殖生猪专业户调查了解,学习取经,受益匪浅。经外出取经,景园园对养猪事业信心更足了、目标更明确了,脑海中已形成了一幅宏伟蓝图。

     绘制蓝图 精心打造

万事开头难。建场的准备工作比较麻烦,景园园从河南焦作聘请一名技术场长和3名技术员,从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出发,不分昼夜,认真规划设计,反复研讨论证,最后敲定基本依照正大模式施工建造。
所需土地40亩,在县畜牧中心、村镇领导的热心帮助下,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采用一亩地800元租赁的方式,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县畜牧中心的领导不间断地给予指导、服务。天时、地利、人和,给建场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猪场主体工程建设于2009年10月1日拉开序幕。工地上红旗招展,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施工期间,为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无论是酷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景园园夫妇吃住在工地上,不分昼夜轮流查看,很少吃过整顿饭,很少睡过囫囵觉。经过13个月的苦战,主体工程于今年1月8日竣工。
工程总体上分为生活区与生产区,两区严格分离。总投资为800余万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整个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之后,又用了2个月进行装修,所有设施严格标准,成龙配套,并对两区进行了绿化美化。站在生活区的瞭望台上,凝神俯瞰,24栋猪舍尽收眼底,排列整齐,气势宏大,不由自主地让观者心旷神怡,激情奔放,并从中领略到了景园园的胆识与气魄。

科学喂养 力求完美

2011年5月该场依照“选好种、育好猪”的原则,出资100万元从山西晋城小庙岭、河北衡水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白种猪400余头,预计年底存栏数可达5000余头。该场采取了先进的育种繁育选育体系,实行多点式、分胎次、小单元、全进全出、大圈饲养等经营理念。猪舍内夏季有水帘,冬天有地暖,通风均匀,空气清新,电脑监控,自动调温,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0摄氏度~26摄氏度;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外来人员、本场职工原则上不得随便进入猪舍,如需进入猪舍,必须通过消毒室做消毒处理方可入内,本场外出人员回归,须与饲养区隔离2天;建立严格的防疫措施,定期给生猪注射防疫针,1个~2个月对生猪进行全面体检,严防猪瘟、蓝耳、猪狂犬等疾病的出现。该场遵循“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将带动周边养殖户40余家,并满足养殖户对优质猪种与先进养殖技术的要求。
景园园对目前经营并不满足。他靠的是敏锐的眼光与前瞻的视野,靠的是敬业的精神与奉献的理念,希望把公司经营项目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倾心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通讯员 李金城 )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