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3 10:03:00 来源: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武艳芳)2011年以来,蒲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科技培训,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03期,入户指导495次,受训农民达到2000余人,极大地提高了退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了收入。
为全面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该县超前谋划、精心组织、严密实施,紧紧围绕薛关镇和山中乡的主导产业,进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退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收入。他们围绕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了10个技术指导小组,每名技术员负责20户退耕户的技术指导工作,每个技术小组集中培训10次以上,技术人员入户指导10次以上。为了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他们优化培训方式,在教师组建方面,分别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山西省林科院高级工程师常月梅为组长的专家组,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和蒲县“三大基地”建设所需技术聘请技术专家。在优化培训方式上,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88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2000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进行小规模培训。三是采取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聘请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专家对项目区主导产业玉米和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三大基地种植户进行先进技术培训,专家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对退耕户进行现场指导,在指导中分别组织了薛关镇和山中乡10个村的部分退耕户到示范田现场观摩,通过亲眼目睹各个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效果,亲耳聆听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技术,为高产高效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集中培训中,每位专业授课老师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做到了有理论、有实际、有典型、有数据,有课堂、有现场。在入户指导中,每位技术员根据退耕户技术需求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他们和退耕户零距离接触,实地了解农民心声,为更好地提供技术指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年共累计进村办班103期,入户指导495次,受训农民达到1000多人,并对其中的880户退耕户进行了登记造册,发放培训卡和物化补贴。全县发放尿素30.8吨,施肥器60余台,并根据部分农户需求发放了核桃树修剪工具40余份。
通过开展培训,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促进了全县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为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提供了有力地保证。2011年,全县880户耕退户人均收入5865元,比上年增长24%,退耕区农民人均收入5643元,比上年增长16%。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