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0 16:34:00 来源:
近年来,我市实现了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五个全覆盖”,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去年,我市大力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掀起了新一轮“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大潮。2月5日,记者深入素有“山顶平原”之称的霍州市辛置镇十里铺村,得益于“五个全覆盖”工程,这个位于山顶之上的小山庄已今非昔比,处处流淌着幸福和谐的气息。
十里铺位于霍州市辛置镇最北端,距霍州城区约13公里,全村289口人,耕地只有478亩。在村民杨德昌家,虽然春节已过,但这里灯笼高悬、亲朋满座、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面对记者的采访,76岁的老党员杨德昌顿时喜上眉梢,滔滔不绝地细数近年来的变化。多年前,在人们的印象中十里铺村一直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行路难,村里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外边的物资也运不进来,想去趟城里,一大早就得动身,倘若遇上雨雪天气,人们更是出不去、进不来;吃水难,村里没有井,吃水得去离村1公里以外的郭庄废弃煤矿去拉;村子穷,村民多以种粮和打短工为生,收入微薄;光棍多,年轻娃想找个对象,对方一听说是十里铺的都摇头拒绝。杨德昌乐呵呵地说,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变化,通了水泥路和自来水,村卫生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和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农业调产已见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村里人文明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谈论发家致富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小伙子也不愁找不着对象了。
近年来,该村投资35万元,打300米机井一眼,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投资65万元,新修硬化了两条通村道路,种植树木;修建农民健身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实施了街巷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全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村委会主任宋海峰介绍说,在当地开展的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中,霍州市委书记陈纲三上十里铺,在深入调查、详细了解村里的情况后,与村干部多次研究,制定了发展增收规划。即:改变以种粮为主的传统单一生产方式,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确立“人均一亩甜瓜、一亩大葱、一亩药材”的“三个一”发展思路。目前,全村共种植甜瓜390亩、大葱300亩、药材200亩,特色种植年创收可达225万元,基本实现了“三个一”目标。
大葱种植大户武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自己种了20亩大葱,产量在9万公斤以上,按市场价5毛钱算,抛去成本,至少挣4万元,今年计划再租20亩地种药材。”当问及销路如何时,他伸手指向不远处专业合作社说,现产现销,供不应求。随后记者又来到文喜养鸡场,一笼笼鲜鸡蛋正在过秤。专业户周文喜介绍:“我的万只鸡场,每天可产蛋400多公斤。平时活多,一家人忙不过来,雇了村里5个人帮忙。”目前全村养鸡专业户3户,其中万只鸡场1户、千只鸡场2户,年创收入35万元,带动和辐射村里20余户人共同增收致富。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流进锅里头,甜瓜大葱药材鼓钱袋,超市开到了咱农民家门口,健身咱有文化活动中心,孩子们上学全免费,看病咱有村卫生所和新农合,养老有新农保,过冬还有政府给村民免费供应的取暖用煤,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村民自编自导的表演唱出了农民的心声。(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