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凸显科技优势

2012-07-27 07:59:00 来源:

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把一块块中低产田改造成了一方方高产良田。以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为基本单元,我市已成功创建16个部、省级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在这些高产方的带动下,我市粮食单产连年取得突破。6月18日,省农业厅和市农委组织有关小麦专家在洪洞县曲亭镇逍洞村的小麦高产示范区,对逍洞村村民李生明高产地块进行了实打实收,经专家组测量认定,平均亩产达710.1公斤,比我省去年高产纪录705.9公斤高出4.2公斤,再次刷新全省冬小麦单产纪录。作为我市粮食增产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抓手,高产创建在今年小麦生产中效果怎样?作用如何?为此,记者对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雷震宇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冬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生产形势如何?
雷震宇:今年,我市在尧都、侯马、霍州、翼城、襄汾、洪洞、曲沃、浮山8县(市、区)建设了12个部级万亩高产示范区,涉及14个乡镇、88个村、31008户,总面积14.94万亩,其中10个水地万亩片总面积12.59万亩,总产6442.68万公斤,平均亩产511.73公斤;2个旱地万亩片面积2.34万亩,总产733.32万公斤,平均亩产313.38公斤。
在尧都、浮山、曲沃和洪洞4个县(区)建设了4个省级旱地万亩高产示范区,涉及4个乡镇、26个村、5065户,总面积4.46万亩,总产1408.93万公斤,平均亩产315.90公斤。部、省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单产均超目标产量。
6月2日至7日,山西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临汾市8个小麦高产创建县(市、区)16个万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经专家组复核,16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自测结果与专家组实地抽样测产基本吻合,差异率在6%之内。专家组认为测产方法符合规定要求,测产数据真实可靠,对我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高产创建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雷震宇: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高产创建在增加产量方面优势明显。今年,全市水地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在511.7公斤,比全市水地小麦平均单产高30%以上;全市旱地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在310公斤左右,比全市水地小麦平均单产高40%以上。
记者:除了示范片自身创高产,高产创建对主产区小麦整体生产有何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雷震宇:高产创建集成项目、集约技术、集中力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已成为我市粮食连续增产的重要经验。高产创建的最终目标不应只是示范片这些“点”上的高产,更应体现在辐射带动更大范围、更大面积的麦田在“面”上实现平衡增产。从今年小麦生产来看,高产创建示范片对其他田块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品种和技术两方面。
在品种选用上,高产创建示范片率先推广适播对路的品种,有利于发掘品种增产潜力。高产创建示范片一般都采取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100%,种子下播前都经过包衣或拌种处理。经过前几年的示范推广,如今普通田块的农户一般都会在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等环节向高产创建示范片看齐,自觉选用良种,包衣下地,从而为产量的整体提高奠定了基础。
在技术落实上,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了防灾减灾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有利于小麦生产总体上稳产增产。
首先是适期适量播种。高产创建示范片都有技术负责人,这些技术人员在科学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播期、播量,有利于一般农户跟进,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其次是深松整地播后镇压。高产创建示范片统一采取深松整地、播后镇压等技术措施,有利于土壤保墒,促进了小麦苗全、苗壮。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年这些技术已在小麦主产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第三是冬前浇越冬水。冬前适时浇越冬水,是我市水地小麦安全越冬保苗的重要措施。高产创建示范片适时浇越冬水,取得的良好效果带动了普通麦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促进了小麦安全越冬,为小麦早春管理赢得了主动。
第四是春季科学管理。高产创建要求因时、因墒、因苗分类指导,科学管理。在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下,普通麦农对推迟春季肥水时期、氮肥后移等技术从不认可到认可再到主动应用,有效提升了麦田的科学管理水平。
第五是统一实施“一喷三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关键时期,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麦田进行“一喷三防”,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干热风等对小麦中后期生长的不利影响。示范片的带动,加上国家首次对小麦实施“一喷三防”关键技术补助,今年小麦实现了“一喷三防”全覆盖,病虫统防统治所占比例也显著增加。(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真帮实扶惠民生

 

下一篇: 抓紧防治二代粘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