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静 范韶华)记者从5月12日召开的全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启动大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对42.72万贫困人口和776个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对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全面构建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为扶贫开发决策和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
建档立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做好这一工作,各县(市、区)扶贫部门和各级定点扶贫工作队将在以往包村帮扶的基础上,帮助和配合帮扶村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做好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等工作,帮助帮扶村制定科学的规划,协助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贫工作队将积极发挥作用,从建档立卡工作政策宣传、贫困户识别、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人、申报帮扶项目、帮扶项目实施、网上信息更新进行全过程参与,在识别贫困对象上当好“主力手”,在制定落实帮扶规划上当好“责任人”,在落实帮扶措施上当好“实干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帮扶对象发展生产、提高素质、增加收入,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在规定时限内帮助帮扶对象稳定脱贫致富。同时,及时跟踪监测到村到户到人扶贫措施及实施效果。按照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县有网,脱贫人口不再享受扶贫政策。
据了解,此次贫困户的识别标准是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以户为单位,家庭总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除以家庭人口,在此标准下的农村家庭,识别为贫困户。贫困村的识别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进行,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控制在全省贫困发生率的2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