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张涛谈如何告别情绪化

2019-10-15 09:19: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大家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据统计,我国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17%,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达1%,抑郁焦虑等疾患的发病率高达11%,受精神、心理、睡眠等问题困扰的人群逐年增加,而就医率却不足10%。就临汾而言,在全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有1.8万余人,这些人群中肇事肇祸、上访、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和谐稳定。如何面对心理偏差和心理疾患?

  近日,省精神卫生中心社区管理科主任张涛,通过临汾健康大讲堂心理健康专场,为市民的心理健康指点迷津。

  据了解,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恰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张涛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大家需要改变直觉思维、改变自我为中心思维、改变僵固思维,避免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有情绪?为什么会情绪化?改善情绪化状态意味着要去掌控情绪吗?如何告别情绪化、与情绪和睦相处?

  张涛说,情绪在心理学上和认知过程一样属于心理过程。情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或轻松愉快,或沉重悲伤。

  情绪是一个信号灯,它能表达出需要什么,以便外界满足其需求。从婴儿开始,情绪这种先天的反应就开始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比如说婴儿用微笑和哭泣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的注意。

  情绪具有传染性,会产生连锁反应。例如,有一天,小强的爸爸在公司被主管狠狠地骂了一顿。小强的爸爸很生气,忍气吞声地回家。一回到家,看到了小强的妈妈还没做晚餐,本来很窝火,现在又饿肚子,于是就数落了一顿。小强妈妈当然觉得莫名委屈,看到小强回家不做作业看电视,于是又把小强狠狠地骂了一顿。小强满腹委屈,没地方发泄,看到家养的小狗在脚边转悠,就狠狠地踢了它一脚。所以,大家要多多靠近正能量,远离负能量。

  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或行为后果却有好坏之分,因此,根据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将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每一种情绪都有价值。那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张涛说,提升情商很关键。

  如何提升情商?张涛说,第一步,识别、接纳情绪,不要掉到对错的执念中。第二步,用“ABC理论”去找情绪背后别的不合理认知;所谓 “ABC理论”,是描述遇到外部刺激和我们做出反应过程的一个理论。A是Activating外部的刺激、诱发性的事件,比如领导批评、别人的讥讽、很糟糕的结果,这是外部刺激事件。B是Belief,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你是怎么解读领导的批评和外部这些不幸的事情。而C是Consequence,就是事情的结果、最终的行为和情绪,指最后做出的反应、情绪和行为。“ABC理论”认为,情绪行为C并不是由外部刺激A直接确定的,而是由B,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所引发的。所以,认知的偏差才是真正造成痛苦情绪的根源。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当情绪来了的时候,控制、抵抗、不接受、自责都只会让阀门被堵上,从而心理压力增大,情绪更加恶化。发现与接纳情绪才会让情绪的洪峰更快过境,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情绪问题,就要从认知偏差着手。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