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听力筛查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群进行简单快捷的听力学检测,从中查出存在或可能存在听力损伤的个体,并根据筛查的目的和结果做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提出下一步处理的建议或追踪观察。听力筛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做出诊断和早期进行干预。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出生后在住院期间指定时间内(通常为2-5天)的听力学检测,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为可疑听力障碍的,必须在出生42天内再接受复筛,如仍未通过则应转至专门的听力诊断机构,在3个月内完成诊断性听力学检测和评估,最终确定是否真正有听力障碍及其程度和性质,并在6个月内确诊并实施干预。
“最近几天,喃喃(化名)妈妈一直跟我打电话,要给孩子做听力检测。”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主任乔雪梅说,2018年,刚出生的喃喃听力筛查初筛没有“通过”,42天复筛也没“通过”,3个月左右曾给家属打过几次电话做进一步的诊断,但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能接受刚出生的宝贝孙子听力有障碍,更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直到孩子一岁三个月,喃喃妈妈发现,孩子对于声音没有反应,只会叫却从不开口说话,这才想起当初的筛查结果,开始着急了,经诊断孩子是重度听力损伤。所以筛查只是手段,永远不能代替目的:早诊断、早干预、早康复。可悲的是,只有少数的患儿及时接受了听力的诊断与干预。
“现在再配助听器效果已经不是很理想了,孩子上幼儿园时,不能与老师和孩子正常交流。”乔雪梅说,婴儿六个月就有了听力,孩子开口说话需要时间的积累。听障儿童语言发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发现和干预听障的早晚,而非听障的严重程度,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听力损伤干预越早,见效越快。一个听力正常的孩子到3岁时能够掌握600到1000个单词。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就发现有听力损伤,经语言康复训练,到3岁时可以掌握300到700个单词;如果到6个月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并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能掌握100到400个单词;如果到2岁时才发现有听力损伤,即使进行康复训练,到3岁时也仅能掌握不到100个单词。如果得不到早期诊断及相应的康复治疗,将使儿童成为聋哑儿童。
“大部分患者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提高听力,而极重度听力损伤的患儿如果助听器效果不佳可植入人工耳蜗,经过适当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就能学会说话。”乔雪梅说,对于先天性听力损伤,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患儿的言语发育水平、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得以正常的发展,回归主流社会,减少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017年,尧都区的开心(化名)在听力筛查中,初筛和复筛都没通过。“但家长特别重视,孩子在2个月时就配戴了助听器。”孩子6个月对声音就有了反应,现在已经可以正常生活,跟普通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乔雪梅说,相对于喃喃来说开心是幸福的,而相对于那些已经造成终身听力残疾的孩子,喃喃也是幸运的。
乔雪梅说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尚未开始学说话,不会自我表达,所以听力发育情况是家长比较难以准确辨别的。家长能做的就是按时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筛查,如未通过,则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复筛与诊断。家长在家可观察孩子出生到生后3个月,当突然听到较大的声音会出现全身抖动、两手握拳等;4-6个月,可辨别妈妈的声音,跟孩子说话时,他可用眼睛注视着你;7-9个月,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脸,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10-11个月,叫他名字有反应,能学说“妈妈”“爸爸”。听到悦耳的音乐,上下肢能随音乐有节奏地运动;1岁-1岁半,能按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1岁半-2岁,可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3-4岁能背诵儿歌,讲故事。如果孩子与以上进程不相符合,及时到医院做听力筛查、或直接带孩子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详细检查,以排除听力问题。
记者 闫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