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日军战略企图
——“抗战岁月”篇之吉县
初夏时节,走在吉县滨河路上,只见道路两旁,绿树葱郁,经过治理的清水河,绿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广场上,老人悠闲自在看着大屏幕播放的节目,小孩尽情玩耍嬉闹,一派祥和气氛。孰不知,77年前当日军的铁蹄踏入吉县的那一刻起,县城瞬间焚为焦土,乡里遍遭践踏,吉县民众与境内守军同仇敌忾,与日军殊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
如今,登上景色秀丽的人祖山,满山遍野的防御工事及一尊尊让人肃然起敬的烈士墓碑,不禁将记者拉回战火烽烟的年代;奔腾汹涌的壶口瀑布,仿佛有说不完的抗战事迹向世人诉说,又仿佛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容外敌侵犯的磅礴气势。为了重温那段历史,记者走进了吉县史志办,在主任强培家的介绍下有初步的了解:1938年3月,以谷口园二郎师团为首的日军大举进犯蒲县、隰县、大宁,妄图从吉县进军壶口,渡过黄河,消灭第二战区主力。在三次进犯吉县期间,日军暴行累累,这不仅激怒了吉县境内的中国军队,也激怒了朴实的山区民众,除了著名的人祖山阻击战,县城境内还发生过多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彻底振奋了境内军民抗日的决心,有力地阻止了日寇强渡黄河攻占陕西的企图,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国土沦陷。
日军屡次进犯血债累累
“刘存善是吉昌镇西关村人,离休前是咱们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副主任,他曾目睹了日军在吉县犯下的种种罪行,后来将这些罪行都记录在这本书里。”吉县史志办主任强培家边向记者介绍边翻开了手中的《吉县旧话》。
根据书中的记载,1938年3月19日,日军分两路进犯吉县。3月19日占领吉县县城,城里人大都躲到农村去了,少数人家只留一个老汉看门,当时的刘存善只有12岁,亲眼目睹了日军所到之处猪羊牛鸡全部被杀光吃光,妇女被搜寻出来强奸。在县城西关,刘存善亲眼看到一位叫“和尚”的残疾人被杀害,自己的远房舅父在兰村被杀害。
这一次日军在吉县呆了21天,期间刘存善躲到了沟东村,等回到城里时,街道上的商店、房舍、关帝庙等都成为废墟,自己家的三间瓦房和两孔窑洞同样没逃过此劫。
“12月26日,日机进行大轰炸,我当时正在于家巷家中窑洞内躲藏,未敢出门看有多少敌机……只听见惊天震地的爆炸……”根据书中的描述,1938年的12月底,日军二次侵犯吉县,大轰炸过后,刘存善看到了火神庙前一对山东逃难的夫妻被炸死,又听到群众说有4名军人被炸死,后来才得知被炸死的军人中,其中就有当时共产党的知名党员第二战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温健公。记者了解到,刘存善所描述的伤亡情况仅仅是发生在他家周围的,此次侵犯吉县,日军仅在井疙瘩村就集体屠杀村民男女老幼27人。
井疙瘩村民死战不屈
6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吉县城西5里处的井疙瘩村,远远向上望去就隐隐约约看到村子边有碑的影子,当爬上这个高高的“疙瘩”,一眼就看到了碑文正面“井疙瘩抗日英烈纪念碑”几个大字。
“后面的碑文记载的是当时井疙瘩村民同日军斗争的经过。”强培家向记者介绍,当时村里居住着11户农民,过着每年春播秋收的安静日子,20多年来没有变乱没有战争。1938年12月31日,日军第二次进攻吉县侵占了吉县城,村民听到日军进城的消息后,就躲进了利用崖壁所修建的暗洞,由于空间有限,只能将30名老弱妇孺藏进去。
然而,这么隐蔽的地方竟然被日军发现了。1939年元旦的那天中午,谷口圆二郎指挥的日军118师团的八九个日军杀进了村里,在汉奸的带领下直奔暗洞,抢走了700多块银元和衣物。日军走后,气愤的村民决定用石块打击一下日军的嚣张气焰。到了第二天,40多名日军来到了暗洞下,并向洞口开枪射击,等日军向“寨子”上爬梯子时,村民便开始用石头砸,打的日军鬼哭狼嚎,跌到崖底。日军连续多次发起冲锋,都被村民砸退了,一看没戏,日军只好抬着两具尸体去附近的村庄火化。1月3日,日军再次向暗洞发起进攻,战斗持续整整一天,又被村民打败。1月4日,气急败坏的日军将兵力增加到100多人。在日军发起的第二次进攻时,村民的石块用完了,只好用土块,最后连土块也供应不上了,村民又把水缸砸碎,锅碗瓢盆鞋全成了手中的“武器”,等第一个日军爬上来时,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拿着菜刀剪刀在洞口乱砍。就这样,村民再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手无寸铁的村民,面对日军的子弹刺刀没有屈服,他们是最薄弱的老百姓,也是最坚强的战士。当日军用强大的火力压制住洞口攻进去后,村民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村民们相继倒下,27名村民全部牺牲,只有3名孩子因被尸体压住才幸存下来。
三堠村之战让日寇丧胆
在吉县,提起抗战那些事,还有一次战役被当地群众常常挂在嘴边,那就是三堠村之战。
1939年9月,日寇调集1000多人第三次进攻吉县。其中一路沿着乡宁至平垣方向,经十三湾、三堠向吉县进发。晋绥军在截获消息后,第83军66师206旅马上进入战斗准备,三堠是乡宁进入吉县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因此206旅旅长孙福麟决定在此挖战壕,修暗堡,按自然形成的山梁地貌修筑防御阵地,准备打一个伏击。
“关于三堠村之战,这本书里有详细的记载。”记者翻开强培家拿出来的《克难坡·沧桑岁月》一书,上面描述的战役经过大概是这样的:15日,全体将士进入战斗准备状态,16日拂晓,日军果然沿着三堠村这条路慢慢悠悠地走来,军官骑着大洋马,腰里挎着大洋刀。士兵分两路前进,走在前面的鬼子,不停向两面山上放冷枪。慢慢地,日军进入了伏击圈,第431团3营营长李源立即命令9连连长齐希民在屯疙瘩阵地,以奇袭连战的战法向日军射击,搞的日军毫无防备,连枪托上的枪衣都未脱下,就被机关枪、步枪、手榴弹疾风暴雨般的一阵猛打。顿时,日军混成一片,相互碰撞,慌乱中日军企图向前推进,但前方早已被密集的炮火封锁,两边则是悬崖,无奈地日军只有被动挨打,此时齐希民命令发起冲锋,将士们杀声四起,迫使日军后退突围。
经过两小时的战斗,日军大部被歼灭,只有少数突出包围圈逃往乡宁。在打扫战场时,焚烧敌人尸体后,光剩下的纽扣都有1升多,而晋绥军只有12人牺牲,这一战大大鼓舞了当地军民的抗日士气。(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