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儿女美名扬
——“抗战岁月”篇之翼城县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翼城县南环路的翼城县烈士陵园,连续两天的小雨让烈士陵园显得格外清新,走进园内,36米高的纪念碑让人肃然起敬,纪念碑后面是纪念馆,纪念馆的两边亭子内的石碑上,则刻着每一位烈士的名字、牺牲时部别职务、籍贯及出生年月日。园长李金河告诉记者:“这处烈士陵园是新建的,纪念碑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以来1302名烈士而立,而纪念亭的石碑上则刻着每一位烈士的相关情况。”
翼城县地处中条、太岳两山之间,县境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相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翼城自古为承东启西之要地,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素有“晋南咽喉,平阳门户”之称。在抗日战争时期,翼城县作为战略要地,日寇早已虎视眈眈,1938年3月15日,日军侵入翼城,开始了长达7年零5个月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而饱受战乱之苦的境内军民岂能让日寇得逞,每一次的英勇反抗,都像一把巨钳掐住了日寇的“咽喉”。
30余起惨案呈现血火铁证
日军侵翼期间,在翼城驻扎的军队不下2万人,期间烧杀掠抢,无恶不作。该县史志办主任刘峰告诉记者:“抗战期间,翼城县可谓是重灾区,为了真实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我们县专门出了这本《血火铁证》。”在这本书中,记者了解到,侵华期间,翼城县有8915人惨死在日寇的刺刀和酷刑之下,其中有记载的惨案30多起,杀害无辜群众4208人,伤988人,致残561人。
师廷瑰是翼城县唐兴镇城南村村民,他在《血火铁证》中回忆:1938年6月18日晚上,村民听说日本人要进村,大部分逃出村外,只有上了年纪的几个老人留在村里,日本人当天晚上就开始在村里扫荡,6月19日早上,日军将村里剩下的8位老人拉到一家庙门口站成一排进行射击,8位老人全部倒下,其中7人死亡,一名侥幸活了下来。
刘峰告诉记者,日寇异常残忍,当时在编写这本书时,看到一件件惨案,人人咬牙切齿。在整理《血火铁证》一书时,西阎大河村的李士勋老人的一段回忆更让人气愤:1943年9月,鬼子到官坊进行扫荡,老百姓大都躲进山里去了,鬼子来后抓住了没来得及逃跑的8名妇女和一个5岁的孩子。13岁的李士勋亲眼看到鬼子将这8名妇女轮奸并杀害,最灭绝人性的是鬼子竟然把那个5岁的小孩举起来活生生地撕成两半。
这只是日寇犯下的一两个惨案,在《血火铁证》一书中,共列举出日军血腥屠杀事件65起,同时还有74名老人还原自己亲身的经历,对日军的兽行进行血泪控诉。
粉碎日军西渡汾河野心
“抗战时期,最让翼城境内军民振奋的战役就属坞岭大捷了,此次战役粉碎了日寇西渡汾河的野心,极大地激励了我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刘峰向记者介绍,1938年4月,日寇为解晋南之围,确保同蒲铁路交通安全,进而达到觊觎黄河威胁豫陕之目的,遂于河南沁阳、新乡分两路调兵侵入晋南。其中一路直奔垣曲,另一路则经博爱到晋城、阳城直取沁水。
向沁水方向进发之敌,沿途遭抗日军民阻击,于7月6日在阳城汀店被中国军队包围。日寇华北大本营为解汀店之围,急令同蒲守敌第14师团千余人,自闻喜、曲沃、翼城向东驰援。此敌以偷袭的手段,沿翼(城)张(马)公路,侥幸进入汀店战场,与我军激战数日后,遂同汀店之敌,一同溃入沁水县城。7月29日,日伪残部1500余人,及汽车200余辆,向翼城方向突围溃逃。我军查知敌人西遁企图后,预伏于东、西坞岭各制高点待机破敌。当敌进至阵地前200米左右时,沿山伏击大军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参战将士在“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鼓舞下,勇猛杀敌,士气高涨。经过三天激烈的战斗,日寇1500余人大部被歼,200余辆汽车全部被烧毁。
英雄儿女前仆后继
阎紫琴的名字在翼城县无人不知,1923年,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阎紫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翼城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和革命先驱。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冬,中共翼城县委成立,阎紫琴担任县委书记。
1938年夏季,上级机关从一份情报中获知,将有大队日军路过翼城,上级决定由翼城的抗日武装和友军协同打一次伏击战,阎紫琴接受任务后,迅速动员起抗日群众,当日军百余辆汽车驶进伏击地段后,被埋伏在那里的抗日武装全部击毁。
1942年2月,阎紫琴奉命去北方局党校高级干部培训班参加学习整风,5月25日天亮,数万名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被围的还有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及其党校、新华日报社等机关数千人,阎紫琴身在其中。在左权将军的带领下,阎紫琴和北方局党校的同志、总直机关、北方局机关开始突围。敌人很快发现了目标,敌机开始疯狂俯冲扫射投弹,不少同志中弹牺牲。当他们转移至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下时,阎紫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当时,和他牺牲在一起的,还有抗日名将左权将军。
1944年8月,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给解放翼城做好准备,决定把两坂村建成浮南翼北的革命据点,并派54团的军械员王金荣(班长)等7人组成侦查组,住在抗日积极分子——两坂村村民李长顺家里,负责这一片群众宣传和组织阻击敌人的任务,同时为抗日政府筹集粮食、购买枪支、收集敌方情报等。12月26日晚,因汉奸告密,驻隆化的30余名日军和200名伪军将两坂村团团包围。王金荣,65团班长苏联明,党员战士徐其珍、陕学胜、李来喜及战士李致远、马宝让等7人迅速组织突围,突围失败后,为了不累及村民,他们转移到村北崖下一土窑中还击敌人。
敌人在窑口堆放了柴草,投放了石灰、辣椒,泼上汽油点燃。战士们誓不投降,在熊熊烈火中全部壮烈牺牲,7名战士后被太岳军区授予“青城七勇士”的光荣称号。
八年抗战期间,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翼城县人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批又一批的热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他们有勇斗顽敌血洒疆场的抗日勇士王良、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苏广适、为保护群众光荣牺牲的王原福、刘胡兰式女英雄刘秀英、宁死不屈的铮铮铁汉张钰……至今他们的英勇事迹还被广为传颂。(杨琦)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