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寰宇抗战初期在曲沃

我祖父杨寰宇抗战初期在晋南的一些经历

2015-08-14 12:17: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杨寰宇抗战初期在曲沃

 ——我祖父杨寰宇抗战初期在晋南的一些经历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一个甲子又十年的光阴,已让许多当年经历抗战的先辈已到垂暮之年或已逝去,对于那段中华民族苦难历程、艰辛岁月,后人只能从先辈留下的回忆文章了解当事人的经历,使那段历史之细节更加充实丰满、有血有肉,让后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坚定信念、砥砺向前。

 祖父杨寰宇1912年12月生于洪洞县南段村,2004年1月去世。1938年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曲沃、浮山县武装自卫队、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公安局任中队长、科长、局长等职。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在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和总校学习,1940年7月在八路军炮兵团教导营二队任班长,1941年8月调陕甘宁边区延安抗大三分校和军事学院学习,1942年部队开往南泥湾桃宝峪训练、生产,1945年1月成立延安炮校任一区队队长。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后,炮校开赴东北参加辽沈战役,任辽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1947年10月任辽东军区炮兵团营长,该营一个连装备我军缴获国民党军队的美式105榴弹炮,因钻研该炮的训练教学,使部队很快掌握这种新式武器,并对部队作风建设有贡献,荣立大功一次。东北解放后,1948年秋任四野炮二师二十九团二营营长,1948年冬参加平津战役,解放了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参加了入城仪式游行,1949年4月参加解放太原战役。1950年4月任四野炮二师三十一团副参谋长、党委委员,1951年初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炮八师三十一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党委委员,1953年秋朝鲜停战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炮兵杂志社主编,1954年7月任炮十师三十一团团长、党委委员,1955年5月任炮七师副师长、党委委员,1958年秋任福建省军区司令部炮兵处主任。六十年代在太谷县政协领导职务上离休。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三级解放勋章

以上是他戎马生涯的主要经历,下面根据其回忆、查阅其档案谈一下抗战初期在曲沃县地方武装期间与阎顽固反动派所做的斗争经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山西抗日根据地驻扎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旧的政权未经改造,人民群众刚刚发动,共产党的地方组织正在恢复和建立,政治形势极为复杂严峻,两条路线的对立斗争十分明显。从1937年4月开始,180多名山西牺盟会特派员分批开赴全省各县,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大量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各牺盟会组织,改造县级旧政府,这些特派员大多数是秘密共产党员,担任共产党各级组织的负责人。这一时期被党组织派往曲沃县任牺盟会特派员武之城同志与祖父是同乡、亲戚关系(姐丈弟),由于对祖父的历史及思想特别了解,就将祖父由洪洞老家召至曲沃,于1938年1月参加曲沃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并加入共产党。自卫队成立时,无大队部组织,下设四个中队直属牺盟会领导,政治指导员为武之城同志,一、二中队驻县城附近的席村,三、四中队驻区镇。祖父任一中队队长,政治指导员为席斌,系牺盟会成员,也是祖父的入党介绍人,政治工作员李凤岐、文书王孚钦。在此期间,根据党组织安排,祖父主要抓了地方武装建设,领导指挥清洗自卫队内叛徒反动分子,同两任阎顽固县长作斗争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地方武装建设,把旧政权武装改造成名义上牺盟会掌握,实际上由共产党掌握的武装。1938年初,阎锡山撤退到晋西山区以及陕北秋林后,鉴于山西旧军的腐败、战斗力脆弱,认为必须掌握地方武装和新军作为后备力量,而向各县派遣大批干部,1938年3月向曲沃县派遣大队干部和基层干部数十人,组建自卫队大队部。在此形势下,争取大队部就成为我党开展工作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关键。由于祖父1937年秋在晋绥军军官教导团炮兵科第六队学习,这次派来的大队长王清川是教导团步兵科四队学员,副大队长郭瑜为工兵科七队学员,都与他是学友相互熟悉,组织上就将争取工作交给他完成。大队部人员到达后,首先争取在一中队灶上吃饭,为便于联系、建立感情又帮助大队部收拾住处,又从一中队抽调人员,拨给武器组建大队部警卫排,不久副大队长郭瑜又加入共产党,将这些人争取为我方的力量,为我党掌握武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清洗二中队中的反动分子。二中队队长靳国英(曲沃党史记载为徐森),霍县人,系旧军官,政治指导员侯任民系公道团成员。一中队与二中队在政治路线上不一致有矛盾,是共产党与旧反动派势力的斗争。二中队政治指导员侯任民为了升官发财,1938年3月在绛县续鲁峪整训期间,暗中与反动官吏、土匪张仁杰勾结,把一部分人员拉到张仁杰那里,之后又潜回煽动另一部分人员企图全部拉走。这一情况被大队部发觉,将祖父率领的一中队从曲沃平原区调回,缴获二中队剩余人员枪支,根据上级指示,枪毙侯任民和他的随员,留下的人员被收编为我方武装,壮大了革命队伍。

三是根据党组织安排,积极开展反顽固县长改造县旧政权的斗争。抗战初期曲沃县长姚绍光,为旧军队营长、阎顽固县长,他同牺盟会执行新的政策不一致,存在矛盾,千方百计设法抓自卫队兵权,妄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县委的领导下,政府和牺盟会等进步势力,首先利用阎锡山与国民党的矛盾,抓住姚是国民党“蓝衣社”成员和与国民党中央军83师秘密勾结、贪污腐化的事实,向阎锡山的亲信七专署专员关民权揭发其劣迹,同时依靠二大队的武装力量与姚绍光做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专署撤换县长姚绍光。

1938年7月接替姚绍光的县长王植生系公道团团长,比前任更顽固、更阴险毒辣。他到任后,不是维护和巩固抗日政权同敌伪作斗争,而是躲在远离曲沃邻县的山庄,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同牺盟会和进步人士做斗争。为了阴谋陷害自卫队的领导,1938年8月间,他命令自卫队回县政府附近休整,第二天召集大队长王清川、政治指导员武之城等大队领导开会,当夜未归,此时察觉到大队干部被王植生扣留,双方加强岗哨,形成对峙状态。次日祖父与副大队长郭瑜前往县政府质询并提出强烈抗议,县长不置可否支支唔唔难以答复。原来他已向专署行营打报告,以“莫须有”的擅毙人犯、强奸民女等罪名强加给大队长王清川和政治指导员武之城头上,计划处死而先行扣人,等批示一下就立即执行。由于批示下不来,他不敢擅自处理。另一方面牺盟会中心区出面向政府提出“牺盟会人员即便犯有严重错误,也应由牺盟会处理,政府无权干预”之抗议,使王植生骑虎难下弄巧成拙,迫不得已释放王、武二人。此后不久,第五专署任命武之城同志为浮山县县长,王清川同志为夏县政治保卫队支队长,王植生被撤职。

四是积极开展清理阶级异己分子叛徒郭瑜的斗争。曲沃县自卫队大队长王清川被调走后,副大队长郭瑜升为大队长。初期,郭瑜还是兢兢业业工作着,但到1939年春夏之际,郭瑜赴陕西秋林二战区行营受训被阎顽固势力收买,返回自卫队后,政治立场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公开反共叛变革命,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政治工作制度,阻止党政工作的开展,由队长一元化领导;二是组织指导员和部分基层干部去秋林接受培训;三是公开谩骂共产党和牺盟会领导;四是宣传阎锡山、张阴捂、孙定国是他崇拜的伟人;五是取消民主管理制度,强调服从领导为天职;六是计划将部队带走,脱离牺盟会的领导等。对此党组织对郭瑜的活动了如指掌,认为他是混进革命阵营的阶级异己分子,现已原形毕露叛变革命,对他的教育挽救已不可能,由于他掌握四、五个县及牺盟中心区的许多秘密,如果放虎归山将贻害无穷,党组织将除掉郭瑜的任务交给祖父完成。

郭瑜和祖父的关系本来是很好的,凡事他都要和祖父商量,计无不从。部队里的人认为祖父就是他的“参谋长”。如在自卫队与国民党中央军争取皇协军伪军归顺一事,在伪军犹豫不决、同我方联系中发生误会,致使伪军领导大为不满情况下,祖父和郭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去伪军部队解释和劝说,解除了误会,恢复了正常关系,为归顺创造了条件,将伪军收编增强了抗战力量;再如大队部领导被县政府扣留后,还是祖父和郭瑜不怕危险向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释放大队干部。

祖父在部队内部斗争非常尖锐、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战胜个人感情,接受党组织交给的干掉郭瑜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废寝忘食地苦思冥想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在大队组织勘察地形时,把他推向悬崖绝壁之下或深沟、派神枪手行刺、向其住地投掷手榴弹等手段,但均未达愿。敌人扫荡的日子一天近一天,因之不得不变更策略,由单干变为联合行动,祖父同另外其他队的领导,即一队政治工作员李凤岐,二队队长长官德礼、政治指导员史景城,三队队长王福山、政治指导员赵侃、四队队长陈殿山等同志共同谋划。当祖父提出干掉郭瑜时,他们都傻了,目瞪口呆相互观望,一言不发只是痴笑。认为说的是假话,因为祖父同郭瑜的关系好他们是很清楚的。祖父用了很长的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反复解说,他们才慢慢转变过来,表态同意把他干掉。计划在欢送指导员去秋林学习的宴会上用绳子把他勒死,具体细节都作了周详的安排。各队的领导提出夜间宴会郭瑜是不会参加的,因为他的警惕性很高夜间睡觉还要换几个地方,祖父说“有我”他不会不来。大家的估计一点不差,请郭瑜时他就是不来,祖父亲自去才把他请来,可是还跟来个副官。面对这种情况,祖父就对大家说:“因时间仓促准备不好”的暗语,大家领会了意思就没有动手。那个副官吃了几口有事走了,祖父又改变了口气说:“饭食虽较差,可是口味还不错”,大家也领会了意图,二中队队长官德礼个子大有力气(原公安局的区队长)挨郭瑜坐着,善于用绳子结束,他把绳子露出又缩回去没下手,顷刻间郭瑜走了。这一下大家都说坏事了,被郭瑜发觉了!我们不能在了,都要走。祖父又再三解释说:这个问题郭瑜不一定发觉,即便发觉也不怕,咱就和他硬干!我们有四个中队,他只有一个警卫排,其中还有我们的人还怕他吗?最后大家才说不走了,干吧!去秋林学习的干部可去敌占区暂时躲避,等我们完成任务后再回来。此后大家的警惕性都提高了,也都看祖父的行动。1939年9月间,日本鬼子开始扫荡,县政府与部队向后方转移至垣曲县时,组织人员在郭瑜洗澡时将其勒死,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部队到达夏县后,212旅派教导团团长来接管部队,祖父同夏县县长刘裕民同志商讨后决定:1、允许部队归建,保持同新军的固有关系;2、对孙定国抱怀疑态度,因郭瑜将他划到阎锡山、张荫梧行列;3、除掉郭瑜事件明朗化,不能让主要干部过去;4、发给部队薪饷,清理债务;5、留给夏县政府一些枪支等。

1939年8月由中条山牺盟中心区介绍,祖父与同队的政治工作员李凤岐、文书王钦孚前往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抗大分校学习,在途经浮山县时,被县长武之城挽留下工作,任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长、公安局局长。1939年底阎锡山发动晋西十二月事变,县长武之城在阳城郭峪村被阎顽军孙楚部逮捕,1940年5月被杀害于阳城秋川河壮烈牺牲,解放后安葬于阳城县太岳烈士陵园。祖父在十二月事变后,由中共浮山县委书记、八路军工作团团长洛英介绍,与李凤岐、王钦孚一同前往中共抗大一分校学习,由地方武装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转战南北的戎马生涯。

虽然祖父在曲沃地方武装仅有两年的时间,但这短短的两年在其人生经历中是惊险曲折、危机四伏、死里逃生的两年,如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阶级立场,在极其恶劣复杂的战争形势下,是难以克服困难坚持胜利的,这两年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至八十多岁所写的回忆对这一阶段最为详细,时间、人物、事件与曲沃县党史所记载的基本相符。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重温历史是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怀念,使后人不要忘记为民族为国家牺牲的先烈。祖父在1952年被朝鲜人民主义共和国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57年被国防部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1948年获解放东北纪念章,1950年获解放华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东北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奖章,1954年获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奖章。

从1938年1月参加革命至1949年4月解放太原,近十二年中祖父与家中人无任何联系,生死不明,祖母与父亲相依为命,至1953年抗美援朝回国后,一家人才结束长达16年的分离团聚在一起。祖父生父亲一人是独子,我是由祖父抚养成人的,其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人生观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下一代,也许这就是一种家风吧!但愿我们后人能将他传承下去。杨小勇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