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华灵庙 24壮士用热血演绎壮举

2015-08-28 10:33: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阅读提示:

    1941年12月,一架日军飞机被晋绥军第19军37师击落,机内四名日军死亡,日军为了报复,特由汾城和新绛抽调步兵400余人,分两路向该师三团三营七连阵地华灵庙秘密集结,12月7日拂晓前,日军偷袭华灵庙阵地,守军殊死拼搏,其中24名战士,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自愿组成“活炸弹队”,在连长彭永祥的带领下冲入日军。导致日军伤亡近400人,扭转了局面,赢得了战斗的胜利。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亦亲自撰写碑文,并于抗战胜利前夕立起了“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

华灵庙抗日纪念馆

    一首《华灵庙之歌》唱响了三晋;一段二十四壮士化身活炸弹,直面日本兵的壮举让人热血沸腾;一则则关于华灵庙战役的史料记载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1941年,一场晋绥军在抗日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华灵庙战役,在乡宁县打响。在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之际,记者前往乡宁县进行实地采访。

    “活炸弹”捐躯华灵庙

    在《乡宁文史》中,有一篇由孟壁口述、刘吉人整理的关于华灵庙战役的文章。

    文中提到,1941年12月,孟壁时任晋绥军第19军37师参谋长。当时其所在师部驻扎在乡宁县铺上村,一团团部驻乡宁县双凤淹,二团团部驻乡宁县关王庙,三团团部驻乡宁县歇马店,部队分驻乡宁和汾城交界处的沿山各小村。

    12月4日,孟壁正在一团三营考核打靶射击时,忽由南方飞来一架日军飞机,在靶场上低空飞行,盘旋侦察。见状,他当即命令向敌机射击,并成功击落。敌机全机焚毁,机内四名日军死亡。经检查,残留文件上有“华北通信系”等字样。击落敌机三日后,日军为了报复,特由汾城和新绛抽调步兵400余人,分两路向三团三营七连阵地华灵庙秘密集结。

    华灵庙位于乡宁南山边沿一个小土丘上,左是汾城平原,右是新绛平原,可以说是乡宁县的门户之一。当时华灵庙已毁,只有断垣残壁和一片瓦砾。由于其是敌占区群众给我军运粮的必经之地,三营就在庙周土丘上挖壕筑堡,经常由一个排轮流防守。12月7日拂晓前,日军趁下雪之际从沟内绕至华灵庙侧后,爬坡而上偷袭了华灵庙阵地。

    当时驻守此处的只有60名士兵,虽然八连指导员立即带着80多人前去支援,但敌众我寡。黎明前,眼看日军将胜,军人们决定殊死一搏。其中24名战士,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自愿组成“活炸弹队”,在连长彭永祥的带领下冲入日军,导致日军伤亡近400人,扭转了战局,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亦亲自撰写碑文,并于抗战胜利前夕立起了“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

    后代研究永不止

    年近古稀的退休教师、乡宁人王永顺是乡宁文化研究会的一员,听闻记者来意后,当即决定一同前往华灵庙抗日纪念馆。由于这座山上桦树成林,所以这座庙原来叫桦林庙,后来又改为滑岭庙,最终确定为华灵庙。”王永顺介绍,华灵庙一役惊天动地,24名壮士的壮举可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媲美,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写下了壮烈的一幕,战斗结束后,弘扬民族气节的《华灵庙之歌》唱响三晋。

    但由于历史原因,华灵庙战役”和“24壮士”的故事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知,甚至连战役发生的时间(一说为1942年6月)和壮士人数也出现了不同“版本”。在上世纪80年代,乡宁县史志办专程前往华灵庙勘察,发现其仅留残垣断壁,壮士殉国纪念碑”的部分字迹也因风化模糊不清,以至于刻在碑上的24壮士名单竟有两人无法辨认。

    乡宁县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修复华灵庙抗日壮士殉国纪念碑工程,并把该地建设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壮士正名之路可谓漫长,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乡宁文化研究会组织编写乡宁民国史料,在一遍遍检索中,终于新发现了一篇相对目前来说较为完整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文”。全文中仅留有3个字的空缺符号,最可喜的是24名壮士姓名齐全,并且在碑文后面还列出了他们的职务和军衔。

    24壮士名单如下:

    连长彭永祥,排长郭文光、李树屏,中士牛苗荣、葛志义、王振全、景新吉,下士陈元海、李贵生、吴庆周,上等兵王福祀、杜锡山、邵君山、周家宽、罗华周,一等兵李发成、张鑑、康三保、张三娃,二等兵胡孝成、徐顺德、周秀恒,传达兵赵卯娃、梁德昌。

    备注:截至目前,对于华灵庙一役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本文基于现有史料进行了整理、采访。对于一些存疑细节,还有待考察。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