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足迹篇之朱德:热血丹心铸丰碑

2015-09-16 09:44: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以其“肚量大于海,意志坚如钢”的伟人气概和人格魅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37年9月,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9月21日,朱德经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地赶到太原,当天就主持召开了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会议,讨论了华北抗战形势和八路军行动方针。当晚,他即与周恩来一起星夜乘车急驰,于次日早晨赶到代县太和岭口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前指,拜会阎锡山,就对日作战的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和一致。根据阎锡山的请求,朱德承担了八路军配合战区部队作战,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任务。

    太原失守之后,晋南重镇临汾党政军机关林立,首脑将军云集,众多英才汇聚,作战部队密集,一度成为山西乃至华北抗战的中心。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一路南下,经晋东南的和顺、武乡、沁县、沁源和安泽,抵达洪洞县,先后驻苏堡、韩家庄、高公和马牧村。先在和顺石拐召开了八路军领导干部会议,后又在洪洞马牧召开了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会议,对八路军进行再次分兵部署和战略展开,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这一时期,朱德在运筹帷幄、日理万机的同时,广泛与外国友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和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国际友人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将共产党、八路军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壮举,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在国际友人的呼吁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在朱德总司令的统一指挥下,八路军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捷报频传。

    1938年元旦,朱德和八路军总部在洪洞县杜戌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检阅了驻防该地的115师686团。还举办了平型关大捷及缴获日军武器展览会,并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军民抗日联欢会。春节期间,还与卫立煌等友军将领举行别开生面的联谊会。八路军威武雄壮的军姿和卓著战绩,以及丰富多彩的抗日文艺节目,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以临汾为中心的晋南和整个山西再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热潮。

    朱德十分重视新军和牺盟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新军和牺盟会是山西特殊形式统一战线的产物和结晶,也是与阎锡山合作抗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最佳形式。朱德对抗日群众组织牺盟会和抗日的新兴军事力量决死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帮助。从派毕占云到决死1纵队任参谋长始,朱德及八路军先后派遣400余名优秀军政干部到决死队。决死队由4个总队扩编为4个纵队,约50个团,兵力达5万之众。在八路军的帮助下,新军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很快成为开展游击战的基本武装之一,在山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德意识到,做好国民党友军将领的统战工作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因素。朱德以其博大胸怀和人格魅力,与友军将领广交朋友,主动接触,坦诚相处,深结友谊,竭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朱德开展对友军将领的统战工作,与卫立煌将军的友好相处和并肩战斗堪称典范,最富成效。卫立煌多次表示要同八路军亲密合作,向八路军学习,坚持华北抗战。

    他曾对人说:“朱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的气量大、诚恳,是个忠厚长者”。卫立煌还给八路军拨发了相当数量的弹药等军用物资和食品药品等,并将其麾下6个团交给朱德和八路军指挥调遣,共同作战,有力地支持了八路军在敌后的抗日斗争。

    1938年2月17日,在临汾土门会议上,阎锡山、卫立煌及朱德共商晋南对日作战的战略部署。会议决定,将第二战区部队重新划分为西路军、南路军和东路军。西路军主要是集结在晋西南的晋绥军,由阎锡山任总指挥,指挥部将转移到吕梁山南麓的吉县。南路军主要是集结分布于晋南的中央军,在同蒲路南段同日军作战,卫立煌任总指挥。东路军分布最广,包括活动在敌后的八路军和滞留在晋东南敌占区或接近敌占区的中国军队,朱德任总指挥。

    阎、卫同时拨出了7个半师划归东路军,由朱德指挥。

    土门会议结束后,按既定部署分兵行动,以临汾为中心的晋南抗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卫立煌北上前出霍县,组织韩信岭作战。阎锡山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转入吕梁山阻敌。朱德率八路军总部东移太行山区指挥作战。

    朱德东移至古县、安泽一带时,与西犯的日军苫米地旅团3000余兵力遭遇,而朱德及八路军总部仅有200余人,不及当面日军的十分之一。为了策应和支援卫立煌的韩信岭之战,为了掩护阎锡山顺利西进,为了临汾几十万军民能安全转移,朱德身先士卒,以寡敌众,在临屯公路沿线灵活机动地阻击,迟滞和牵制日军一个旅团达三天三夜之久。

    115师在朱德的指挥下,驰骋吕梁,战绩卓著。继午城、井沟歼敌千余人之后,于1938年9月,在汾离公路三战三捷,又歼西犯之敌千余人。并在大宁的白儿岭一带殊死抗敌,使遭敌围追堵截的卫立煌脱离险境,有力地支援了友军的作战,为阎锡山在晋西南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朱德与阎锡山、卫立煌,八路军与晋绥军、中央军,战略上统一部署,战术上密切合作,行动上协调一致,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日军多路向临汾和晋南进攻的各个方向上,都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所到之处都受到抗日健儿的袭扰阻击,损兵折将,步履维艰。

    日军虽然侵占了晋南的临汾和一些点线,但中国军队在广阔的敌后站稳了脚跟,控制了战略支点,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积极地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和有利态势。日军被死死地牵制和拖在了山西几个城市和点线上,既不能南下中原,又无法西犯西北,更难以策应华东,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而使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逐渐转变至战略相持阶段。(张国富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