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故土 为家乡筑梦未来

宋家基先生细说临汾老字号、平阳商帮

2017-09-19 03:11: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韩晓芳)身在京城,心系家乡,9月17日,记者见到回临探亲的宋家基先生,听他讲述了关于在京临汾老字号、平阳商帮的有关介绍。

    年近八旬的宋先生祖籍临汾东关,自小跟随在京城工作的父辈生活在京畿之地,对临汾在京城的老字号的发展状况、晋商在京城发展中的贡献,以及历史上晋商发展线路的情况了解颇多,且对于前门地区商帮历史文化发掘与宣传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宋先生说,前不久,他参观了在打磨厂中街原临汾会馆东馆遗址举办的中国商帮历史文化展,感觉非常精彩,其丰富的内容让观众对商帮文化有了直观的认知,也对前人的成就与智慧充满了敬佩与神往。“能把原先败落的临汾会馆东馆恢复原貌修缮一新实属不易。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京城老字号》等书籍记载,作为中国的名片式商业老街,前门大街上汇聚了全国各大商帮的精英,从明代至今,创立了众多赫赫有名的商号,其中,尤以山西商铺为最,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程度上,山西商铺都排在首位。而在这些山西商铺中,又以平阳商人的影响力最为显著,闻名遐迩的六必居、都一处、源昇号(红星二锅头酒厂前身)、万全堂药店等老字号都出自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这样的密度在中国商业历史上实属罕见。

    “以六必居和源昇号为例,这两个品牌最早出自一家,最早官方认定六必居的历史是500年,而我们前几年在临汾实地考察时发现了一张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老照片,上面的内容是六必居500周年店庆。这就证明六必居拥有近600年的历史;2015年,六必居建设历史博物馆时,又发现了一口老井遗址,这口井打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源昇号最早的一口井。如此悠久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平阳商帮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京城商业文化的久远影响。”故乡的先辈们创造了这样辉煌的成就,宋先生深为自豪。“事实上,平阳商帮对于京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活动,前门地区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平阳商帮造就的。直到今天,前门一带的不少地名,如煤市街、粮食店街、布巷子街、兴隆街等,都是由当年延续下来的。同时,晋商在前门一带兴建了很多建筑,如平阳会馆、晋翼会馆、临汾会馆东馆、临汾会馆西馆。但是,在文化遗迹保护上,情况不尽如人意。比如平阳会馆,仅存的一些建筑被改建成了刘老根大舞台,实在让人扼腕叹息。”宋先生分析,历史上,山西人外出经商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以晋中商人为主的“走西口”,另一条则是以平阳商人为代表的“城市派”。“平阳商帮之所以能在历史上成就辉煌,与地域位置和移民文化关系密切。”晋中商人之所以“走西口”,主要是因为当地比较贫瘠,民风中具有比较强的冒险精神。他们以生命为代价趟了一条通往杀虎口以外的古老商道。而相对于晋中来说,晋南自然环境优越,人民生活富庶,因而不愿冒险,更倾向于向大城市发展,走稳扎、稳打的路线。这样一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城市就成了他们落地生根的最佳选择。

    有趣的是,随着从大城市中获得的丰厚利润不断积累,平阳商人逐步形成了雄厚的资金实力,不安于现状的他们也开始关注晋中商人在口外冒险    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于是,平阳商人又以京师产业为支柱,把经商的触角沿长城之外伸向更遥远的俄罗斯恰克图和世界各地。随着这些经济商贸活动的开展,晋商也在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从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山西,尤其是平阳的商帮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强大的发展、辐射能力。因此,我考虑可以联络相关机构、学者、企业、团体,对晋商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宣传,把晋商的商帮文化和大槐树移民的根祖文化作为纽带,以著名晋商(老字号)企业为骨干,联系北京和外省市乃至海外的相关力量,从旅游、经贸、文化、区域开发等领域发力,整体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共同构造一条‘晋商之路’。”宋先生的设想充满情怀与智慧,他希望自己的想法能抛砖引玉,能有更多的人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助力家乡跨越发展,大展宏图。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