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生态环境优先”增创发展优势

2014-07-18 07: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陈沛)今年以来,蒲县以“环境提升年”为抓手,以“生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为引领,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气水环境、城乡清洁、生态治理、交通秩序、交通干线五大提升工程,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气水环境提升工程。大气环境提升方面,推进城区集中供热、供气,划定高污染禁燃区。治理38台不具备集中供热、供气条件的小锅炉,拆除供暖面积内15台小锅炉、茶炉;整治25家餐饮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规范了6家夜市烧烤摊点;实施长益晟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和龙祥建材公司烟气脱硝工程项目;加强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100多个;建立县域内建筑施工工地情况工作台账,推行标准化施工,对所有施工工地裸露的土堆、沙堆等进行绿网覆盖或使用移动防尘喷洒车进行抑尘;按照《蒲县县城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水体质量提升方面,排查9个水源地的环境安全隐患,清理一级和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设施,规范保护区标识、标志,强化乡镇水源地水质监测。对境内的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等重点河流进行治理,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扩容提质改造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改善地表水水质;在工业水污染防治上,强化对昕水河、南川河、北川河等流域沿线企业的安全、环保监测监管,检查企业30余家,整改企业10余家;对涉重金属生产企业、车间、管网进行重点监管;强化对煤矿矿井水、洗煤设施污水回收利用。围绕农村水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对农村人畜集中饮水工程损毁情况进行排查整治。

生态提升工程。推进道路绿化,全方位实施环村、环企、环校绿化工程,栽植国槐、油松等树种4.3万株。采取煤矿企业认养的办法,投资2.7亿元实施临大路两侧荒山绿化提档增绿工程。加快古午线、五鹿山旅游公路、临吉高速连接线通道绿化工程;实施滨河大道绿化工程,栽植流苏1200株、白皮松800株;推进园林绿化,投资9万元维修绿化隔离带围栏2000米;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对县城主次干道两侧1558株行道树进行粉刷白灰作业。对近期群众反映的城区飞虫侵扰的问题,利用深夜街巷行人稀少时间段,出动车辆20余次,对全县街道行道树、公园广场绿地进行喷洒除虫作业。

城乡清洁提升工程。在市容环境整治方面,加大对蒲伊东西街、昌平街乱堆乱放、乱摆摊点等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和秩序的违章现象进行整治;对“牛皮癣”进行承包治理,粉刷沿河3000余平方米房屋建筑侧面;强化食品行业、小吃摊点的卫生监督,规范早、夜市出摊收摊时间和管理;对全县20余个在建施工工地实施环境管理,控制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泥浆、强光等环境污染和危害;对供热旧管网进行更新,新建7个供热站,进一步加大供热覆盖率,城市天然气入户完成3000多户,供气、供热覆盖率达86%、84%。县城环境卫生清洁方面,投资14万元购置垃圾桶300个;组织环卫人员清理河槽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共计320余方;累计出动车辆150余台次,对全县主次街道的路面进行洒水作业;清运队对全县范围内的主次街道、巷道、城中村、城边村垃圾进行收集清运,日均处理垃圾100吨;在县城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活动,发放传单2万份。

乡村清洁管理方面,完善乡村清扫保洁人员信息,制定出台了蒲县乡村清洁工程考核标准、细则和办法,实现垃圾日产日清。

交通秩序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交通秩序提升”活动,重点查处无牌无证、乱停乱放、酒后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违规掉头等交通违法行为。目前,已出动警力350余人次、警车58余辆次,查处各类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20起。印发“交通秩序提升”活动宣传材料650份,制作宣传版面2块,并组装宣传车辆在城区和辖区公路沿线开展宣传,出动宣传警力22人次,接受群众咨询240余人次,教育群众200余人次。加强对大型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货车六类车辆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甲醇、天然气等六类危化车辆的检查。按照“公交优先”战略,增加公交车辆,开辟公交线路、站点,优化中小学分时段上下学制度,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干线提升工程。积极清扫路面,整修边沟,修复水毁缺口,清理防滑料。不断加大路政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乱摆乱放、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出动人数240余人次、车辆50余次,在乡镇公路干线展开环境卫生宣传,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清理路障20余处,并对非公路交通标志、标牌和占道经营摊位进行清理,营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