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 因地施策 产业带动 生态提升

蒲县专项扶贫助农民致富

2017-01-19 22:11: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精准识别 因地施策 产业带动 生态提升

蒲县专项扶贫助农民致富

  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蒲县坚持精准识别、因地施策、产业带动、生态提升相结合,紧抓专项扶贫,严格项目管理,坚持六项扶贫机制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构树扶贫项目。该县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产业扶贫与产业转型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组建了一家国企中科蒲惠公司,引进了一家民企中科宏发公司。两家企业优势互补,先行先试,与中科院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实施构树育苗、构树种植、构树植物蛋白饲料研发生产、构树生态畜禽养殖及销售等产业开发。截至目前,培育构树苗木已达900余万株;茹家坪万亩杂交构树种植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基本完成,水网、电网基本配套,园区道路全线开工,饲料加工项目已正式启动,全县新栽构树面积已达3000余亩,成活率达95%以上。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去年,蒲县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44人,其中,集中安置108户371人,分散安置50户173人,人口涉及红道、薛关、乔家湾、山中、蒲城、太林6个乡镇2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到目前为止,安置主体竣工人数和分散安置已落实人数共计113户413人,占总搬迁人口的75.9%;累计完成投资1311.5万元,占2016年计划任务的109.6%;4个安置点均已动工建设,开工率达100%:乔家湾乡永安花苑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建设完成,常家湾村安置点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涉及搬迁户90户325人,山中乡白家庄、堡子河两个安置点正在建设中。分散搬迁户正在搬迁中。

  光伏扶贫项目。该县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闲置荒山荒坡多的优势,整合扶贫资金,扩大光伏扶贫工程建设规模。把发展光伏产业与促农增收、产业转型相结合,探索“光农、光畜、光站”等产业模式,帮助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该县11个村级光伏电站招投标和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其中,蒲城镇曹家庄村已为72户贫困农户安装实施户用光伏电站。

  金融富民扶贫工程。该县与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两家银行展开合作,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00万元存做金融风险保证金,可为贫困农户提供扶贫贷款8000万元以上。截至11月,已累计发放贷款1390万元,同时完成上年度金融扶贫贷款户贴息工作。

  教育扶贫工程。该县教育扶贫工程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于去年7月份启动实施,对考取二本B类以上的86名贫困大学生给予5000元资助,共资助资金43万元;继续实施15年教育免费和“蛋奶工程”,有力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实施乡村教师补助政策,改善其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提高贫困乡村教师队伍素质。

  产业扶贫项目。去年以来,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的主攻方向,变产业“输血”为产业“造血”,引导贫困户发展构树、香菇、小杂粮等特色农业,重点培育扶贫企业和规模合作社,通过“拉、帮、带”强化“公司+基地+贫困户”带动效应,推动“种、养、加”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共有7家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项目中来,其总投资已达1.03亿,占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的128.75%。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直接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80个,“公司+基地+农户”直接带动贫困户154户。(张鹏 贾琳)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