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三举措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2017-07-17 09:59: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造声势 明任务 强落实 建规矩

蒲县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临汾新闻网讯 自全市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启动以来,蒲县狠抓宣传引导、营造强大声势、明确目标任务,集中实施了三方面重点工作,围绕监管、保洁和运作,形成三大长效机制,保障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城乡整体面貌、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强化领导,层层发动,形成城乡环境集中整治强大声势。蒲县召开动员会、誓师会、推进会,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宣传引导,凝聚各方力量,做到了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全面推进。形成了以分管副县长牵头主抓,四套班子领导分区包片,各乡镇、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推进的工作机制。为将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融为一体,开展“三城联创”,向全县工人、妇女、青年、学生、工商企业以及个体户发出倡议,发动全县干部群众投身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全面掀起“三城联创”热潮。并通过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大力宣传整治工作,引导村组、社区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等,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全面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确定了农村环境整治、市容市貌整治、道路环境整治、工矿企业和旅游景区景点整治四大工程17项整治任务,集中实施了三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大范围清脏,针对城乡垃圾、残草杂物、乱搭乱建、畜禽粪便等,组织开展了三轮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的“四清”活动。二是大力度治乱,治理市场摊点经营乱,引导街头摊点,游商小贩进入店内和市场经营;对县城主要街道的建筑立面、广告牌匾规范整治,对不符合规范的各类广告牌牌 匾督促维修变换,使每条街道都成为美化市容的一道亮丽风景;治理“五小”门店环境乱,严格按照各行业卫生标准,彻底解决“五小门店”环境卫生脏乱差,以及消毒措施不落实,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证率低,防蝇防鼠、排烟除尘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治理社区、小区管理乱。住建、环卫、社居委采取切实的措施,对环境差、管理乱的社区(小区)进行整治,大力实施乱扔乱倒、乱涂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毁乱种等“五乱”现象的综合整治。三是大动作规范,规范交通秩序。设置和更新城区、镇村各类交通标识、标志,规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加强各类车辆停放管理,有效治理乱停乱放等行为,确保街巷畅通、有序、安全;规范建设秩序,严格执行城乡建设规划,共集中拆除违章建筑7家;规范市场秩序,合理规划设置集市、农贸市场,新建西关农贸市场、昌平街农贸市场,重新设置电影院农贸市场,引导各类商贩就近入市,划行归市,分类分区经营,确定早、夜市固定区域,实行剩菜剩饭、泔水垃圾定点倾倒,统一收集;规范农村卫生管理,规范污水排放、垃圾转运、畜禽养殖、人畜分离等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革除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不同的行业领域,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县城绿化美化、清扫保洁,路域环境,河道环境,工矿企业和旅游景区景点等专项整治工作。

  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保障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持续开展。围绕监管、保洁和运作,形成了三大长效机制。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各乡镇、各机关单位一把手为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第一责任人,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包街道,乡镇领导包村委、包企业,部门领导包单位、包小巷,干部包户,以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二是创新保洁机制。对居民、摊点、店面、农户生活和生产区域实行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三包”,并实行垃圾装袋、垃圾桶定点、定时清理等办法。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建立“定人员、定经费、定范围、定标准”的长效保洁机制,各村按人口400∶1的比例建立专职保洁队伍,全县乡村共有209名保洁员,工资标准每月700元,城区保洁员240人,工资每月1420元,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三是创新运作机制。主要是创造性地引入市场化运营方式。目前,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城区所有街道、文化宫、奥体中心、高级中学、全民健康服务中心等场所,都已引进保洁公司,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目前,各单位的保洁工作运行良好,机关单位省时、省力,服务效果优质、高效。(张鹏)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