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干警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屋舍,真正做到了当好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法律的宣讲员,疑难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创建的督导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11月18日记者在曲沃县检察院了解到,每一名检察干警都会深入乡村倾听群众疾苦,多方解决百姓生产生活的问题,接地气向群众学习,零距离与百姓接触,使“一村一警”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目前该院所联系的36个村全面落实了“一村一警”。
高标准、严要求,入村人员有纪律、有方法展开工作。该院成立了由检察长刘俊茂任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有力地推进工作顺利开展。为确保驻村干警队伍整体综合素质过硬,选拔了30名骨干队伍,为“一村一警”提供了重要的人员保障。按照“五员”(政策法律宣传员、安全规范引导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稳定工作联络员)、“五多”(多走、多动、多请教、多熟悉、多沟通、多服务)、“五注意”(注重调动村组干部积极性、注重党员模范作用、注重工作方法和形象、注重群众呼声和要求、注重违法犯罪苗头)的要求展开工作。
走村入户向群众学习,排忧解难为困难户帮扶。2个月来,35名检察人员在全县7个乡镇36村驻村入户工作已全面铺开,先后入户500余户。包村干警很快与各村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根据村情村貌采集第一手资料,记录民情日志,开展便民服务、事务代办、帮扶孤寡等活动。干警们与村干部座谈、走访群众、与老百姓唠家常,熟悉生产经营情况,了解邻里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杨谈、问卦、上下麦沟等村包村干警深入建国前老党员、孤寡老人、贫困户中嘘寒问暖。在安定村检察包村干警自己出钱帮助困难户。检察人员在走访中用心倾听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使全院干警的群众教育活动问题整改有的放矢。
结合“阳光百姓工程”,该院驻村干警大力宣传此项工程的意义、目的及内容。“阳光百姓工程”是一项惠农工程,它是将国家拨付给农村的各类惠农补贴,包括小麦补贴、玉米补贴、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从农村申报开始到最后涉农部门核实拨付,检察机关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对容易发生腐败的关节点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发放到农民手中。目前该工程已涉及158个行政村,设计惠农资金两个亿。包村干警还发放“口袋书”,以便群众了解自己该享有的有关补贴。充分运用检察职能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宣讲和援助。
根据农村“两委”和群众的反映,检察包村干警通过与县级各部门联系,与有关人员联系,解决了农村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关系人民生产生活的困难。包村干警在沣汶村下乡走访时了解到沣汶沟自然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与乡镇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今年5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带队,水利局、曲村镇领导和沣汶村干部一行人到现场实地查看地形,在镇政府研究协调现场拍板解决该问题,该工程目前在进一步开展中。安定村人畜饮水多年来含氟量高,饮水工程因路程遥远、地形复杂多年来没有解决,已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当地群众地方病高发,老年人腿疼病普遍。包村干警与水利部门多次接触,勘测地形,落实饮水方案,终于解决了安定百姓困扰多年的饮水问题。交里村位于曲绛路旁,交警队在该村路边查抄违章停车不公开执法,没有设立警示标志告知,群众有抵触情绪。包村干警与交警部门联系落实此事,提出了建议。让包村干警的照片、联系方式在村里公开,村民之间邻里纠纷、法律咨询,就会打电话咨询包村干警。其中包括一些暂住证办理、转户口等手续咨询。包村干警服务群众,热心帮忙。在解决村民矛盾、化纷止争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上麦沟村村民反映村委办理低保中存在亲近主义,符合条件的村民没办。包村干警经了解低保办理国家政策调整已上提到乡镇,严格了民主评议、公示制度。羊舌村村民李杰退二孩指标的5000元被领错,在包村人员的协调下,当事人双方协商才要回了钱。
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梳理汇报。包村干警深入乡村与村干部面对面交谈,和群众交朋友,在走访中了解了许多农业、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困扰问题。干警们还准备了随身记录民情日志,把农村的问题一一梳理成册,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记者在记录册中看到了干警们的细致和责任。一是农村在种植业生产中农业科技水平低,市场把握能力差。北董片大棚菜生产土壤需要测土培肥,农民缺乏科技指导,花了功夫提高不了产量。而且大面积的蔬菜种植没有市场销售机制,农户风险大。二是农村吃水、浇地,村内下水的通畅、浇地水渠的整修,都是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需要有人关心。焦庄村地处河槽对目前汛期的村内排水很是困扰。三是农村卫生所的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村民活动中心的建设、村里路灯、健身器材、活动中心的落实都是经济富裕后生活的现实需求。四是农村问题的焦点,仍是一些国家拨付款项的公开透明度问题。一些低保、农村土地承包,企业与农村间的环保问题等都是农村的焦点。北下郇村反应供水公司不给村里供水电。对于这些农村问题,包村干警门都细细梳理,积极联系,督促帮扶,也希望政法委能牵头具体落实。
建立监督测评机制,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一村一警”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检察院与包村乡镇联系,邀请镇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每半年对驻村人员开展一次测评,作为驻村人员考核依据。明确“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工作原则进行长期有效的检力下沉工作,将检察职能深入乡村。这一时期该院与镇、村做好联系沟通,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和信访隐患的排查,开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同时,将“阳光检察工程”的宣传作为重点,使检察院的工作让百姓了解,检察职能为人民服务,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深入持久开展。记者 赵京红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