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勾画新一轮经济动能路线图

2016-03-25 11:0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有着钢铁大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美誉的曲沃,近年来,经济动能正在生成,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2%,其中有的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十二五”堪称完美收官。

  曲沃县县委书记朱晓东说:“面向‘十三五’发展,曲沃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做好抓住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和黄河金三角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围绕五大工业园区、八大农业园区、六区四园一场一城、一城三区建设这篇大文章,这是确保曲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今年曲沃县委、县政府共确定涉及工农城建、文化旅游、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119个,总投资达到173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2.6亿元。

  新产业必将孕育新动能

  曲沃县将因地制宜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强化产业转型意识,大力推进新型装备制造和精密铸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全力培植县域经济发展新支撑。

  力促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以建设全省千万吨级优特钢基地为目标,坚定壮士断腕的决心,拿出革新图变的实招,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产品高端化、发展循环化、产销网络化迈进。

  推进钢铁产业改造升级。加快通才公司年产50万吨优特钢、立恒公司紧固配件加工等项目建设,确保达到目标进度要求。支持企业积极引进生产H型钢、石油钻探用钢等优特钢产品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引导企业创新经营理念,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与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年内引进2—3个新型工业项目,全力推进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产品结构由单一低端向中高端多元化转变,努力实现换挡不减速、量增质更优的目标。

  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强化对余热、余压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立恒公司40兆瓦高温超高压再热发电、2×450立方高炉烧结技术改造、粉煤灰精选提锌及加工和通才公司2×18兆瓦煤气发电等项目建设,力争全部竣工运营,努力实现传统产业循环发展、高碳产业低碳运行。

  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拓宽“互联网+钢铁”发展空间,积极扶持“56智慧物流”平台发展壮大,鼓励引导钢铁企业与国内实力雄厚的大型电商进行深度合作,在营销、仓储、加工、运输和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有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各钢铁企业奋力闯过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历史关口,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加紧修订马庄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年内启动园区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山西国际陆港曲沃项目园区主干道路建设,着力构筑园区发展框架,切实为下一步的全面开发建设、吸引企业进驻奠定基础;加紧办理协鑫风力发电、追日光伏农业等项目的各项前期手续,力争年内开工建设,着力为全县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农业升级促农增收

  围绕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曲沃继续遵循“市场化引导、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依托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项目,实施晋之源八大农业园区扩容提质工程,提高农业产业品质和效益,全力促进广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太子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创新高科技智能温室种苗繁育、展示推广内容,引进培育效益更高、观赏性更强的薰衣草、香菊等特色品种,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加强在产品出新、技术更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实践,确保完成部级农技推广实验示范基地创建。

  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高标准完成旧棚改造和冷库、大棚沼气建设,加快实施产销对接项目,完成占地200亩的温室大棚部级标准园建设。里村红提葡萄园区要加快实施集分拣、储存、冷冻为一体的果品库项目建设。

  有机葡萄示范种植,新发展设施葡萄300亩,积极创建省级试验示范基地;杨谈精品水果园区要在新发展苹果1400亩、樱桃500亩的同时,完成佳林果业精品桃园基地水果采摘园、生态养殖区等的建设;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要新发展太空莲示范品种100亩、香菇100亩,加紧推进农业观光设施建设,全力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以提高生态循环农业水平为目的,实施废物治理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常和牧业肉牛、正蓝奶牛、富宁良种肉牛等一批养殖场建设。

  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方向,积极推进壹家人面粉生产线、绿恒蔬菜批发及物流配送中心、迈乐有机肥生产线、酬勤莲藕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互促互进、融合发展的晋之源大农业格局。

  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全县158个村、38.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启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运营,为加快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着力培育一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打造旅游大品牌

  该县着眼建设全国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加快以“六区四园一场一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体系建设,把曲沃打造成设施功能齐备、文化内涵丰富、品位档次较高的全县域大景区。

  在晋国博物馆旅游区建设上,按照5A级景区标准,进一步健全晋国博物馆的相关服务设施功能,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开展曲村——天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上,力争年内通过规划评审;加紧推进旅游区范围内的曲村晋文化仿古一条街、靳家祠堂维护修缮等项目建设,以更高的服务水准、更多的特色内容,不断提高晋国博物馆旅游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在磨盘岭现代农业观光区建设上,在完善设施功能、开发农田采摘游的同时,加快推进旅游区范围内的西海村“五区一中心”和县册国学文化旅游园相关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集农业观光游、乡村休闲游、特色文化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在太子滩温泉度假区建设上,加紧完成太子滩休闲度假庄园的绿化美化、观光设备购置、餐饮住宿扩建和停车场建设,加快推进万憬御汤仿晋庭院装修和疗养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以“晋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在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建设上,尽快完成晋都民俗风情园的硬化、绿化、亮化等工作,加快推进晋水阁、古寺院、水岸仿古街等项目建设,与省内外有实力的景区运营商合作,做好营销策划。

  在提升晋园、申园的内涵品位上,做好晋园内晋国历史故事系列情景剧的编排,为广大群众展现更高水平、更多场次的实景演出。加快推进晋都文化中心周边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实现晋园的整体竣工。健全申园的功能,增添景观内容,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年内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编制中国成语文化城总体规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文化城城墙、成语故事壁画、成语游乐苑、成语体验坊等相关设施,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成语文化产业开发基地、成语文化教育基地、成语文化研究交流基地”和“成语文化旅游胜地”。

  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家乡

  大力推进“一城三区”建设,着力做大扮靓县城。打造功能齐备的东城新区。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各种途径,加快新区,集中供热和供水加压站建设,满足新区取暖用水需求;逐步把新区建成集行政服务、教育医疗、休闲健身、生活居住一体化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之地。

  打造特色鲜明的西城新区。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加紧与相关企业的沟通接洽,将晋文化元素和水系景观元素融入到西城区建设中,启动府西街西扩、还迁房和商业综合体工程。通过2—3年的开发建设,把西城区打造成“既富有晋文化气息,又能彰显时代特征”的城市发展新前沿。

  逐步推进镇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县乡村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力争完成34.4公里的改造任务。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和里村35千伏输变电、曲村10千伏线路重过载工程建设,依托光伏扶贫项目,大力推进东张寨、安吉等7个村1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建设,确保年内全部完工。统一规划建设富有晋文化特色的行政村标识牌,年内完成国道、省道、旅游路沿线村庄的新标识牌设置。完善镇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曲村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中心大街两侧门店古晋元素风貌改造,着力打造全省“晋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推进西海、景明、南林交、乔芦等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确保“五一”前完成西海村晋国民居民俗区的建设,启动游客接待中心和星海生态游乐区、集市贸易小吃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全县5—10个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标准。

  加大对晋文化和“曲沃琴书”、“碗碗腔”、“扇鼓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开发力度,加快晋国青铜器博物馆、晋国青铜器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不断巩固特色文化的比较优势。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促进农村书画、民间工艺、农民文化团队的发展。

  在成功创建“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的基础上,申报“千年古县”、“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一批国字号名片,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县域自信,提升曲沃的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曲沃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郭惠勇表示:“今年,我县确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县人民生活更美好。”(王建先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