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漂亮、暖和、清洁、舒心。”时至寒冬,凡是在曲沃公共卫生间如厕后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像这种遍布城乡的高颜值公厕,构成了该县乡村旅游一道风景线。
据悉,曲沃“公厕革命”始于2011年,该县县委、县政府将公厕建设列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目前,全县已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0余座公厕,其中星级公厕达到30余座。与此同时,又投资300万元的另外6座,也正在马不停蹄的建设中。
该县“公厕革命”的序幕首先在县城拉开,按照星级标准设计理念,造型独特,风格多样,冬暖夏凉。总投资1000余万元,很快11座高颜值公厕在主要大街建成亮相,供居民免费使用,使长期困扰政府的“如厕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曲沃是晋国古都,“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晋文化作为立县之魂,发展全域旅游,提出了“6411”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推进晋国博物馆旅游区、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磨盘岭农业观光区、太子滩温泉度假区、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景明诗经山水风景区和晋园、申园、绛园、顾园建设。在“六区四园”景区的公厕建设中,注入晋文化元素,秉着“一厕一设计,一厕一理念”的设计风格,在完善游客如厕功能之外,使其文化与颜值并存,深度融合,完美统一。
比如,晋园“赏荷亭公厕”、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的“先秦茅房”、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的“晋国茅房”、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的“上古茅房”、石桥堡红色文化景区的“碉堡”、朝阳沟景区的“明清公厕”、荷塘月色景区的“集装箱”厕所等,文化符号十分亮眼。进入公厕,怡人的清香扑鼻而来,光洁如新的洗手池,温馨的提示标语,洗手液、擦手纸、全自动化冲洗装置、残疾人专用设施、应急照明灯等一应俱全,全部为游客免费开放使用。
“公厕革命”后,管理维护也要来一场大革命。为此,该县每年拿出近100万元的后期管理费用,每座公厕配备2到3名专职清洁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上岗,专业管理队伍分片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小到垃圾袋,大到设施维修,清洁员都将其使用、损毁情况一一记录在册,以便随坏随换。
小厕所,大民生。截至目前,在曲沃县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活动中,已有西南街村和曲中南院片区的96个家庭中,投资32万余元,已完成旱厕改水厕、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厕所整改。在全县农村,原来冬天冷、夏天臭、卫生条件差的旱厕也年年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明亮的封闭式卫生间,逐渐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王建先 赵瑞瑞)
编辑点评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
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但是,厕所问题可不仅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小厕所折射出的是大民生。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像反对“四风”一样,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继续在完善游客如厕功能之外,使其文化与颜值并存,积小胜为大胜,推动全市旅游业乃至整体环境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我们要继续将“厕所革命”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来抓,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让“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真正使广大群众和游客感受到清洁舒心的“方便”。(锡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