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木匠父亲

2015-06-19 11:31: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父亲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从15岁学徒操起斧头刨子锯子,半个世纪来,他制造的家具木器,样式新颖、结构轻巧,经久耐用。

    周末,我带上妻儿回农村看望父母。刚到家,父亲便带我径自走进他的工房来参观。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他每做完一件木器,哪怕是一个小板凳,都会抽支烟,细细端详一会儿,琢磨哪儿有瑕疵,以便于改进。或许这就是木匠父亲能驰名百里的原因所在。

    爷爷过世的早,小时候缺吃少穿,很早便操持家务,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听父亲讲,他11岁砍柴不慎遇到漆树,全身奇痒难忍,好不容易将柴扛回家,发现多处已挠破外皮。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卧床好几个月,死里逃生,最后用民间土方才治好。父亲在老井担水,因为年龄太小,用绳牵桶在井里打水,只能提起半桶,一不小心绳子把他拽入井底。父亲在水中挣扎呼救,后来幸亏有村民路过听到叫声才将他救起。

    那些年,父亲经历的是难忘的吃苦岁月,经受了那个时代的痛楚,但也铸就了父亲坚韧、耿直、诚信、负责的性格。

    曲尺、折尺让我从小认识度量。朦胧记忆中,我小时候粘着父亲,经常跟父亲    去做木工。他做他的活,我自己玩。因为父亲有灵巧的手艺,我家常备自己制作的平板车、犁、耙、耧、筛子等农具,供乡亲轮流借用。每年在农忙时,从早到晚经常有乡亲来家里找父亲帮忙修农具。

    后来,有了电锯、电钻、电刨等电动工具,节省了劳力,可操作不慎,常引起工伤,尤其是手指,父亲的十个手指头至今都留有伤残。父亲没有机会多念书,将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妹身上。中学时每逢假期,我经常当副手,帮父亲在电锯上用大圆木开木板。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父亲的一个手势,我就能很默契地配合。但至今,父亲也没准许过让我在电锯、电刨上亲自操作。

    父亲心灵手巧,经他做的木器,结实耐用但轻巧精致,不浪费一点木材,就连买木料,乡亲们都认可他的眼力。时过境迁,现在回到村里,还能常见到乡亲们用的桌、椅、板凳是父亲年轻时打的,漆面已磨光,但依然牢固。现在家具店的家具美观精致,但一些人仍不辞路途托父亲手工做床、订门。父亲用他精湛的木工手艺赢得了口碑,也养活了我们整个大家庭。

    近两年,年过花甲的父亲老了许多,但他的粗糙的手劲儿还很大,年轻人也不敢和他扳手较劲。他不习惯闲着,不愿跟我们来城里住,还是喜欢抽烟、下象棋,喜欢每顿饭前喝点小酒,做木活。

    每逢周末,我带着妻儿回家探望,父亲总会把最近的改进图样、销售趣闻讲给我们听。我们要走,父亲和母亲会送我们到大路上,从车后视镜里,能看见他和母亲渐渐变小的身影。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让我过早地懂得生活的艰辛,让我学会了许多。父亲让年幼的我在田地里干活,学会了农民应有的勤劳,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父亲的教诲让我学会了做人的诚信、坚强,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每逢想起父亲,眼前就会浮现他耳边歪夹铅笔闭一只眼的神态,耳边响起斧凿锯子的叮当声,响起“拉锯锯扯锯锯”的童谣……曹立新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